七里河
①在今山西原平县北。《方舆纪要》卷40崞县:七里河“在县北,南流入于滹沱河”。
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方舆纪要》卷35青州府益都县:“七里河在府南。源出劈山之阴。又有石井水,亦出劈山,流经废广县城东,七里河流合焉。经府城南,又东北入南阳水。”
①在今山西原平县北。《方舆纪要》卷40崞县:七里河“在县北,南流入于滹沱河”。
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方舆纪要》卷35青州府益都县:“七里河在府南。源出劈山之阴。又有石井水,亦出劈山,流经废广县城东,七里河流合焉。经府城南,又东北入南阳水。”
明洪武初置,属河南都司。在今安徽阜阳市内。清废。明洪武初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属河南都司。后废。
在今湖南郴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2郴州:牙江水“源出五盖山,北流经此,灌田八十顷。又西北流入于郴水”。
在今天津市南二十里。清康熙《天津卫志》卷1:巨家庄“在城南,去城五十里。世传为汉时巨无霸故里”。
即今广东新丰市北黄镇。 《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 “桂丫山镇” 条: “县东百四十里有黄峒巡司。旧为贼巢。弘治十四年设,后改入兴宁县,万历中革。”
即龟兹国。都延城,即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即“龟兹国”。
亦名光禄城。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光禄勋徐自为建,因名。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明安乡小召门梁古城。《汉书·地理志》五原郡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匈奴传》:甘露三年(前51),“(呼韩
北宋置,在今湖南桃源县北一百二十里。《宋史·地理志》 常德府:“元丰三年,废白砖、黄石二砦。”
①隋大业六年(610)改允吾县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广武县。②唐武德二年(619)改凉川县置,为会州治。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贞观八年(634)为粟州治。同年复为会州
①一名四家儿。在今辽宁凌源市东北三十里。《清史稿·地理志》 朝阳府建昌县:“县丞驻东北四家子镇。”②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北,松花江南岸。清光绪《哈尔滨一带全图》有四家子。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
在今浙江海宁市。《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硖石山 “一名紫微山,其并峙者曰赞山,两山相夹,中通河流,曰硖石湖”。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十五年 (1556) 倭寇两次侵犯硖石,均停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