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星山

七星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太姥山”条:七星山“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嘉靖中,官军尝败倭于此”。

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海拔1120米。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七星山“此山脱落七顶,至第七峰山顶更高,上有石圆静如星,故名曰七星山”。

③在今江西弋阳县北。《寰宇记》卷107弋阳县:七星山“在县北三十里。相传七星坠此, 因名”。

④在海南省文昌县北。《舆地纪胜》卷124琼州:七星山“在琼山县东文昌界海滨,状如七星”。

⑤又名七星岩、栖霞洞、碧虚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三里普陀山西侧。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栖霞洞在七星山。七星山者,七峰位置如北斗。又一小峰在旁, 曰辅星。石洞在山半腹。”明《徐霞客游记》卷3七星岩:“洞口右岩,则曾公(曾布)之记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帅桂,搜奇置桥,始易名曾公岩,与栖霞盖一洞潜通,两门各擅耳。”

⑥在今四川宜宾市南二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5引《方舆胜览》:东山“南望七星山,七峰团秀,状若连环,即南山也”。《清一统志·叙州府一》:七星山“在宜宾县南十五里”。山上有明嘉靖年间建黑塔,高27米,塔顶早圯,今有七层。有蹬道盘旋而上。与旧州塔、登高山(东山)塔齐名,誉为三塔映戎州。

⑦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七里。峰峦拱立,如七星。清康熙《贵州通志》卷6:“内有洞,颇清迥。梯石而下,如闻风雨声。初甚纡暗,行数武便得平地,极宽。中有潭,风急涛骇,寒气逼人。”

⑧在今贵州毕节市西南九十里。《清一统志·大定府》:七星山“《 (贵州)通志》: 山有七峰如星”。


(1)在广东省西北部、西江与绥江之间。因有千米以上山峰七座,喻为北斗七星,故名。有巢顶山、大顶山、分界顶、黄茅顶、三宝顶等山峰。最高峰七星岩顶,在怀集、封开两县交界处,海拔1274米。为绥江、西江、贺江水系分水岭。山上植被为马尾松、杉等常绿阔叶林。矿产有铁、金、硫黄等。东、中、南部山区,有公路横越。(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区东部。为七星公园主景。七峰并列,似北斗七星。《舆地纪胜》:七星山“七峰森列,上直云汉,如斗杓焉,故名”。曾名弹丸山。宋人周刊《释迦寺碑》载:“其山号‘弹丸’,盘踞南北数里,七峰巑岏,骞空摩天,状如弹丸。布散连络,总会其数,宛若天象,故土俗又号‘七星山’。”山北有灵剑溪(亦称弹丸溪),南流汇小东江,自山西面流过。七星山由南、北两山组成,北边四峰如斗魁,称普陀山;南边三峰如斗柄,称月牙山。普陀山西部四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北斗的斗魁。闻名中外的七星岩,曾名栖霞洞、仙迹洞、仙李岩、碧虚岩,在天玑峰下,桂林老八景“栖霞真境”即指此。普陀山麓又有曾公岩、元风洞、省春岩、留春岩、弹子岩。月牙山有三峰(玉衡、开阳、瑶光),为北斗的斗柄。月牙山南麓的龙隐岩、龙隐洞,唐代以来游者题刻甚多,古云“摩崖殆遍,壁无完石”,其中重要的有《龙图梅公瘴说》、《元祐党籍碑》、《平蛮三将题名》等。龙隐岩口有桂海碑林陈列馆。(3)即“九州石”。(4)见“双辽火山群”。


猜你喜欢

  • 班妃山

    一名班姬山。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新定九域志》 卷2: 班妃山,“ 《图经》 云: 隋炀帝东征,于山上置班姬庙”。

  • 令居县

    西汉武帝时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昭帝始元六年(前81)改属金城郡,为护羌校尉治。后迁治今古浪县西。东汉元初二年(115)复迁旧治。西晋废入西都县。十六国前凉复置,属金城郡。建兴四年(

  • 南坪

    即南坪营。今四川南坪县。民国属松潘县,有县佐驻此。村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部、黄河东岸。南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60。清咸丰年间建村。因地形平坦而得名。农产小麦、莜麦、玉米、高粱、小茴香,畜产

  • 界藩城

    亦作甲板、界凡。后金临时都城。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缘浑河与苏子河会流处之东。《清一统志·兴京》: 界藩城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取抚顺,自兴京至此,依山筑城,周

  • 阳邑镇

    即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隋为阳邑县治。在河北省武安市西部。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阳邑,人口 6870。隋开皇十年(590年)置阳邑县于此,以处南洺河北岸得名。大业初废为镇

  • 南亭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城区南。《宋书·孔觊传》: “吴喜军至义乡,伪辅国将军、车骑司马孔璪屯吴兴南亭。” 即此。②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即今云南建水县。在今浙江省温州市附近。谢灵运有《游南亭》诗。

  • 哈密王墓

    俗称回王坟。在今新疆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哈密王室对哈密地区的统治约当明末清初时期,历经十代,共二百三十二年。现存陵墓三座,最大的一座为7世纪哈密王伯锡尔墓,建于1838—1845年。陵墓四角为瓷砖镶

  • 慎乃场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为金场,属邕州。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北右江下游。《元丰九域志》卷9邕州: 慎乃在 “州西北四百里”。邕州今南宁市。后废。

  • 石村汛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广西统部》 义宁协副将:有石村汛,把总驻防。

  • 莘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改为莘县。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莘州,贞观元年 (627) 仍改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