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
源见“贯索”。贯索九星中“牢口一星为门”,故以“贯口”喻指牢门。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五:“台星落落夜寥寥,咫尺垣墙贯口遥。”贯口遥,谓出狱无期。【词语贯口】 汉语大词典:贯口
《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两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孔子的祖先正考父,以沿墙而走,来表明自己谦恭卑退的为人恣态。后用为咏为人谦
昆冈:古代传说产玉的山。 大火烧遍了昆冈,玉和石块全都烧毁。 比喻好坏都同归于尽。语出《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南齐书.高帝纪上》:“火炎昆冈,玉石俱焚,黔首相悲,朝不谋夕。”鲁迅《
源见“天女散花”。指散花天女。借指尼姑。唐吴融《还俗尼本是歌妓》诗:“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词语散花人】 汉语大词典:散花人
源见“题桥柱”。指成都城北升仙桥(或谓升迁桥)。因汉司马相如曾题句于桥柱,故称。清蒋士铨《忒忒令.中秋对月》套曲:“临邛道,司马桥,想个人无奈可怜宵。”
源见“陈蕃榻”。解下所悬之榻。表示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唐宋之问《酬李丹徒见赠之作》诗:“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唐高適《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高兴陪登陟,嘉言添
见“完壁归赵”条。
源见“鸱得腐鼠”。比喻妄加猜忌的小人俗士。清赵翼《六哀诗.故公相阿文成公》:“岂复援巨公,藉作吓腐鸢。”
谓穿鞋而鞋破,脚后跟露在外面,比喻穷困。《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参见“捉衿肘见”条。见“纳屦踵决”。【词语纳履踵决】 成语: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