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下在心

高下在心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援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春秋时,楚庄王出兵攻宋。宋求援于晋。晋景公感到左右为难,晋大夫伯宗极力反对出兵救宋,他劝阻景公说,楚国逞强,这是天助。晋虽强大,也不可违背天意。俗话说,遇事能屈能伸,必须心中有数。河水纳有污垢,山林藏有毒虫,美玉难免瑕疵。故国君蒙受一点耻辱,也是合乎天道的,大可不必为此而忧虑。“高下在心”,原意为斟酌事宜,制定对策。后引伸为大权在握,可以随心所欲。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是陈琳谏大将军何进之言。


主谓 高下,比喻伸屈。原指做事要用心斟酌估量实情,采取适当措施。后用于形容大权在握,诸事操纵自如。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用于处事方面。也作“高下任心”。


【词语高下在心】  成语:高下在心汉语词典:高下在心

猜你喜欢

  • 侏儒一节

    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后以喻指能通过事物的局部而见全貌。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上:“《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各以知其工矣!”偏正 比喻

  • 骑鱼

    源见“琴高乘鲤”。指仙游。清赵执信《读续列仙传排闷作二十四绝句》之五:“骑鱼冒雨上天行,取次舒乡羡子英。岁岁还家泥妻子,苦教赤鲤耐逢迎。”【词语骑鱼】   汉语大词典:骑鱼

  • 寻嵇

    源见“吕安题凤”。谓寻访好友。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 下笔成篇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下笔成篇”谓随手动笔,便成文章。常用以形容人文思敏捷,极有才华。《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姿文藻,下笔成章,博学强识,才

  • 蔡顺分椹

    汉代蔡顺孝亲的故事。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顺拾桑椹,赤椹与黑椹分器盛装,赤眉军问他原因,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赤眉军知道他很孝顺,于是送他二斗米,一只牛蹄。事见《蒙求下.蔡顺分椹》。

  • 独孤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载:独孤信仪表风雅俊逸,“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后遂以“独孤侧帽”形容人姿仪俊秀,为人羡仿。清吴兆骞

  • 子云

    《汉书.扬雄传上》:“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诏雄待诏承明之庭。”子云,是汉代辞赋家、经学大师、古文字学家扬雄的字。后因用为咏文士之典。因其命运不济,不得迁升,

  • 壶叟杖

    同“壶公杖”。元吴存《满江红.谢番丞荐举》词:“倚我一枝壶叟杖,为公三弄桓伊笛。”

  • 玉石同焚

    同“玉石俱焚”。《梁书.武帝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冈已燎,玉石同焚。”唐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诗:“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见“玉石俱焚”。《梁书·武帝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己

  • 竖宦

    源见“竖刁”。指宦官。《后汉书.黄琼传》:“诸梁秉权,竖宦充朝。”【词语竖宦】   汉语大词典:竖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