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革,皮革。用马革包裹尸体,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决心。语出东汉名将马援之口。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以伏波将军受命率军南下,平定交阯叛乱。二十年,得胜班师还朝。他的朋友孟冀前来祝贺。马援激昂慷慨地对他说,男儿自当战死在边疆,用马皮裹尸归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自己的儿女身边呢?后来,在镇压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在军中,实现了他的“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志愿。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41页《马援传》:“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例句】: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敢学班超苦儿女。”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51回:“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明·张岱《五异人传》:“清师入越,燕客遂以死殉。临刑语仆从曰:‘我死,弃我于钱塘江,恨不能裹尸马革,乃得裹鸱夷皮足矣。’” 梁启超:《侠情记传奇》第一出:“这些慷慨义烈的英雄,他原以流血救民自命,就是马革裹尸也不能算作不幸。”


主谓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英勇作战、死于战场的气概。语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明珠喝道:犟! ……真到那一天,养马都没门,~吧。”△褒义。用于描写军人无畏的气概。→捐躯疆场 蹈节死义 ↔苟且偷生。也作“马革盛尸”、“裹尸马革”。


【典源】 《东观汉记·马援》:“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南方,立有大功,归来后有朋友祝贺他。马援说:“目前匈奴、乌桓仍在北方侵扰,我正准备向皇帝请求去攻打他们。男子汉应当死在边疆旷野,用马皮裹尸首回来葬埋,怎能卧床上死在儿女跟前呢?”朋友说:“作为英雄壮士,的确应该如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决心为国战死疆场。

【典形】 包马革、革誓裹尸、裹革、裹尸、裹尸马革、裹尸入、马革、马革裹尸、马革裹战场、甘同马革、马革谁包、裹全尸、裹尸还。

【示例】

〔包马革〕 宋·陆游《猎罢夜饮示独孤生》:“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价羊皮。”

〔革誓裹尸〕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铜留铸柱,革誓裹尸。男儿自立边功,壮士犹羞病死。”

〔裹革〕 明·皇甫汸《从军行寄赠杨用修》:“业既违操觚,勋还期裹革。”

〔裹尸〕 明·袁宏道《伏波将军避暑石室》:“行尽跕鸢水上头,裹尸方始得心休。”

〔裹尸马革〕 明·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裹尸入〕 南朝梁·何逊《见证人分别》:“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马革〕 清·孙暘《甲寅四月宋蓼天少宰以边才特疏荐余》:“未能马革酬明主,肯为猪肝累故人。”

〔马革裹尸〕 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词语马革裹尸】  成语:马革裹尸汉语词典:马革裹尸

猜你喜欢

  • 积微成著

    同“积微致著”。南朝 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著。”兼语 事物细微时不为人知,经长期积累发展,就会日益显著,被人

  • 曾家投杼

    同“曾母投抒”。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诗:“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 中年哀乐

    源见“东山丝竹”。指中年以后常为哀乐事感情激动。清袁枚《到清江再呈》诗之二:“一笛斜阳万木飞,中年哀乐雪飘衣。”

  • 尻马

    同“尻轮神马”。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词:“喜今朝尻马,仿佛天游。”【词语尻马】   汉语大词典:尻马

  • 择虱

    唐房玄龄等《晋书.顾和传》:“顾和字君孝……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入,谓导曰:

  • 秦楼娇客

    源见“乘鸾”。指萧史,多用为女婿的美称。清 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秦楼娇客,乘凤吹箫。”

  • 蘧玉行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六十岁。宋周紫芝《水调歌头.十月六日于仆为始生之日戏作此词为林下一笑》:“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

  • 穷途阮子

    同“穷途阮籍”。元何景福《和李鹏飞紫童歌韵》:“扶颠持危用舍在我尔,讵知穷途阮子空猖狂。”

  • 驹隟

    同“驹隙”。隟,同“隙”。唐黄滔《祭先外舅》:“平生气概,昔日忠贞,龟龄曷昧,驹隟斯惊。”【词语驹隟】   汉语大词典:驹隟

  • 瓶罍之耻

    源见“瓶竭罍耻”。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清顾炎武《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回西景以无期,则瓶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词语瓶罍之耻】   汉语大词典:瓶罍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