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犹“行”。臧:善。 无论走到哪里都顺当。语出《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何用不臧,犹言无往而不利。”明.冯时可《雨航杂录》卷上:“上无求多于天,下无求备
《战国策.宋卫策》载:相传公输般为楚设置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郢,说楚王。后遂用“裂裳裹足”为奔走急切之典。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
《汉书.孝武帝纪》:“汉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唐.颜师古注:“麟,麋身,牛尾,马足,黄色,圜蹄,一角,角端有肉。”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冬十月,获白麟。古
源见“牛角挂书”。形容刻苦攻读。清 叶肇梓《牧牛词》:“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源见“己溺己饥”。比喻生活痛苦。多以表示关心人民疾苦。元杨载《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饥溺忧民忧。”【词语饥溺】 汉语大词典:饥溺
见“萍水相逢”。【词语萍水相遭】 成语:萍水相遭汉语大词典:萍水相遭
源见“千金市骨”。喻珍贵的贤才。多指年长者。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柳亚子《一九五一年元旦自题羿楼客籍》诗之二:“不负昭王台畔住,千金骏骨我能求。”
《文选》卷二十七、三国魏.曹子建(植)《名都篇》:“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虾,寒鳖炙熊蹯。鸣俦啸匹旅,列坐竟长筵。”平乐,指汉平乐观。三国魏陈思王曹植,在乐府诗《名都篇》中,咏唱京洛贵族子弟
同“和光同尘”。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锐同尘。”【词语同尘】 汉语大词典:同尘
《史记.梁孝王世家》:“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王乃令胜、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