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蝇吊客

青蝇吊客

亦作“青蝇之吊”。吊客: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之人。青蝇吊客,指人生前没有知己,死后只有苍蝇来凭吊。虞翻(164-235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孙策时曾任富春长。孙权时,为骑都尉,以屡次犯颜谏争,又性情不合于俗,而徙迁丹阳交州(今广西南、越南北)。虞翻工于治经,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尤善治《易》,所撰《易注》九卷,对后世颇有影响,迁徙交州之后,讲学不倦,门徒常至数百人。一次,他对人说:“我疏于礼节,而又不会取悦于人,触犯主上而获罪,自应当埋没于海角天涯,活着没有人能与我交谈,死了只有青蝇来凭吊。假使天下有一人能为知己,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出典】: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卷57第1323页:“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例句】:

唐·刘禹锡《遥伤丘中丞》:“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 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上·纪丽·朱芸官》:“玉舟深为属意……乃事未成,而姬遽夭。差免青蝇之吊,空营彩凤之栖,姬于玉舟其有情耶,其无情耶?”


主谓 死后只有苍蝇附身作凭吊之客。意谓生前没有知己。语本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虞翻传》:所引《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用于交际方面。


【典源】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注引《虞翻别传》曰:“ (虞) 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今译】 三国时,吴国虞翻 (字仲翔) 被放逐交州 (今广东、广西南部),他说:“悔恨自己忽略礼节,疏放不羁,不善察颜观色,取悦于人,终于冒犯君上而获罪,该当长期流落在荒远之地,生时无人可以交谈,死后只有苍蝇为吊唁的宾客,如果天下有 一深深了解我的,就足以无憾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境遇悲凉; 或指人死后寂寥。

【典形】 吊客青蝇、吊青蝇、吊仲翔、青蝇吊、青蝇吊客、青蝇赐吊。

【示例】

〔吊客青蝇〕 唐·元稹 《出门行》:“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吊青蝇〕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公今堕地吼狮子,我亦延客吊青蝇。”

〔吊仲翔〕 清·丘逢甲 《放歌次实甫将别岭南韵》:“死不用青蝇吊仲翔,生不用金鸡下夜郎。”

〔青蝇吊〕 南朝梁·刘孝威《骢马》:“一随骢马驱,分受青蝇吊。”

〔青蝇吊客〕 清·王士禛《与陈元孝诸公集光孝寺》:“青蝇为吊客,千载同欷歔。”


【词语青蝇吊客】  成语:青蝇吊客汉语词典:青蝇吊客

猜你喜欢

  • 持螯拍浮

    同“持螯把酒”。清 毛莹《玉芙蓉.寿金伯维六秩》词:“雕龙手,持螯拍浮,拼得个拥红炉稳做醉乡侯。”【典源】《艺文类聚》卷四十八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 (毕) 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卮,左手持

  • 晬面盎背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后以“晬面盎背”指有德者温润敦厚的仪态。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晬面盎背,阳发其华;归根复命,

  • 珠在掌

    源见“掌上明珠”。比喻极为爱重。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平生唯一子,抱负珠在掌。”

  • 殚见洽闻

    见闻广博: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文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张铣注:“殚( ㄉㄢ dān 单),尽也;洽,遍也。”并列 见闻广博,无所不见无所不闻。语出汉·班固《西都赋》:“元元

  • 下乔入幽

    比喻舍高就低、弃明投暗,违反常情。《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连动 鸟离开高大树木飞进深暗山沟。语本《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

  • 后顾之忧

    后顾,回过头来照看。忧,忧虑。形容在前进和外出时,对后方和朝中、家中的挂念、担心。源出北魏李冲故事。李冲(449-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孤,得长兄训导。高

  • 忘机

    泯除心机。机:心机。旧指淡泊无为,安宁清静的心境。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词语忘机】   汉语大词典:忘机

  • 北门管钥

    同“北门之管”。清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见“北门锁钥”。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投献门》引《青箱杂记》:“北使至,问那个是无宅起楼台相公?莱公时方居散地,因召还,授~

  • 逐邓林日

    源见“夸父逐日”。指夸父追逐太阳未果弃杖化林事。形容行走疾速。宋梅尧臣《江邻幾暂来相见去后戏寄》诗:“疾驱似逐邓林日,不肯暂住行何穷?”

  • 不亡何待

    不灭亡还等待什么。 表示必然灭亡。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民弃其上,不亡何待?”汉.刘向《新序.杂事》:“贤者不赏,有罪不能罚,不亡何待?”《宋史.太祖纪》:“见孟昶宝装溺器,桩而碎之曰:‘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