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

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自注:“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霓裳羽衣曲)。”又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河西节度使杨敬恕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谓此曲“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又宴诸王于木兰殿,时木兰花发,皇情不悦。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

《霓裳羽衣曲》为唐时舞曲名,概西凉杨敬述等造作,唐明皇加工润色而成。后因用为咏李杨恋情之典。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典源】 《太平广记》 卷二十二录《逸史》:“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十宫中玩月。(罗) 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其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今译】 唐代开元年间,中秋月夜,玄宗在宫中赏月,方士罗公远问:‘陛下是否愿意到月中游览一番?’只见他取出拐杖向空中掷去,顿时化成一座银色大桥,请玄宗一同登月。行约数十里后,光彩夺目,寒气逼人,来到了月宫。见大庭中几百位仙女,身穿白衣,翩翩起舞。玄宗问:“这是什么曲调?”回答说:“是霓裳羽衣。”玄宗暗自记下乐谱,然后返回,回首看桥,随走桥随在身后消失。玄宗召见乐官,按其声调作下《霓裳羽衣曲》。又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扬贵妃善为《霓裳羽衣》舞。后爆发安史之乱。《长恨歌》中说:“渔阳战鼓震天动地,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京城宫阙烟尘四起,皇帝的千乘万骑奔向西南去。”

【释义】 后以此典指精美的音乐、舞曲; 或指安史之乱事。

【典形】 惊破霓裳、霓裳、霓裳舞、霓裳舞破、渔阳胡马、渔阳鼙鼓、霓裳曲、霓裳梦断。

【示例】

〔惊破霓裳〕 宋·朱敦儒《鹧鸪天》:“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霓裳〕 宋·刘辰翁《宝鼎现·丁酉元夕》:“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霓裳舞〕 宋·黄庭坚《调笑·诗曰》:“犹思一曲霓裳舞,散作中原胡马尘。”

〔霓裳舞破〕 明·余怀《水龙吟》:“听鹧鸪啼罢,霓裳舞破,千日酒,真堪醉。”

〔渔阳胡马〕 元·李齐贤 《人月圆》:“小颦中有,渔阳胡马,惊破霓裳。”

〔渔阳鼙鼓〕 清· 曹贞吉 《百字令》:“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


【词语霓裳羽衣曲】   汉语词典:霓裳羽衣曲

猜你喜欢

  • 人平不语

    人心满足了,就不多讲话。清代翟灏《通俗编.言笑》:“《五灯会元》:守卓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按即韩公云不得其平则鸣之意。”韩公:指韩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他 人人

  • 济南生

    秦汉时名儒济南(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伏生,在秦朝时曾任博士。汉文帝时,招聘精通《尚书》的学者,当时天下只有伏生一人堪称此任,汉文帝想召他进京。但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年老不能走路。于是汉文帝下令让太常(掌

  • 鱼乘

    汉刘向《说苑.建本》:“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后以“鱼乘”喻乘势而用。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当时既叨同画阁,又何妨茅宇相共。终不然教你西我东,今日须暂留鱼乘从容。”【词语鱼乘】

  • 铅驽

    源见“铅刀一割”、“驽马铅刀”。喻低微的能力。多为自谦。《南齐书.王融传》:“但千祀一逢,休明难再,思策铅驽,乐陈涓壒。”【词语铅驽】   汉语大词典:铅驽

  • 鼓盆悲

    同“鼓盆之戚”。清赵翼《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缞,谁知暮景鼓盆悲。”

  • 蜀主三顾

    源见“三顾茅庐”。泛指对贤才的诚心邀请。元 萨都剌《回风坡吊孔明先生》诗:“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 子产衣

    源见“缟纻”。称苎麻衣。宋杨亿《苦热》诗:“已裁圆月班姬扇,更换轻云子产衣。”

  • 千里寄鹅毛

    同“千里送鹅毛”。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词语千里寄鹅毛】  成语:千里寄鹅毛汉语大词典:千里寄鹅毛

  • 和玉

    同“和氏之璧”。《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玉;昂之为人也

  • 隔靴抓痒

    同“隔靴搔痒”。《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见“隔靴搔痒”。《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