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负米养亲

负米养亲

同“负米”。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诗:“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连动 比喻为人子者出门做事,按时寄款归家,以奉养父母。《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旧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宋史·张昭传》:“躬耕负米以养亲。”△褒义。用于写孝顺。


【典源】 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孔子家语·致思》亦载。

【今译】 孔子的弟子仲由 (字子路、季路)说:“背负重物走远路的人,顾不上选择地方才休息; 家境贫穷而敬养父母的,不会计较俸禄多少才做官。从前我侍奉二老,常常自己吃粗劣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给他们吃。父母去世后,我南游楚国为官,车马众多,粮米充裕,想再回到那吃粗食为父母背米的时候,却已是不可能的了。”

【释义】后以此典指孝敬奉养父母。

【典形】 负米、负米百里、负米供亲、负米归、负米养亲、恨深负米、华毂之哀、季路孝、南游之叹、负米万里、贫负米、负米勤。

【示例】

〔负米〕 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之十一:“乞墦何足羡,负米可忘艰。”

〔负米百里〕 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负米养亲〕 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恨深负米〕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

〔华毂之哀〕 南朝梁·江淹《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虽惭曾舆乔木之敬,实抱仲路华毂之哀。”

〔季路孝〕 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之二:“古称季路孝,负米曾百里。”

〔南游之叹〕 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见高堂九仞,曾参负北向之悲; 积粟万钟,季路起南游之叹。”


猜你喜欢

  •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形容文臣武将极多。《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况他那里雄兵十万,甲士千员,猛将如云,谋臣似雨。”也作【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会用兵,会用人。他的手上真真是猛将如云,谋

  • 广陵音

    源见“广陵散”。指绝响。谓行将遇难。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四:“万里风沙知己尽,何人会得《广陵》音?”

  • 授衣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氏传:“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诗.豳风.七月》有“九月授衣”句,意谓九月霜降,妇女把棉衣作好,可以授冬衣了。后

  • 去病忘家

    指霍(huò或)去病(大将军卫青姐姐少儿所生之子)为抗击匈奴(北方游牧民族)贵族侵扰,公而忘私。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决心建功立业。西汉骠(piào票)骑将军(品秩同大将军,与三公同位)霍去病讨伐匈

  • 何许人

    不知是什么样的人。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常用以指来历不明的人。一般以为 “何许人”是 “什么人”之意,表示 “是什么人”、“是什么东西

  • 一马不被两鞍

    比喻旧时贞洁女子不事二夫。出自元汴梁(今河南开封)儒士孟志刚妻衣氏语。孟志刚身亡,家贫无嗣子,丧葬乏力。官府派工匠为其造棺木。衣氏假说欲尽置丈夫所遗衣服于棺内,请求工匠把棺木做得宽大些。工匠依言行事。

  • 依法炮制

    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但还少见到有人衷心羡慕这种罪恶,认为大有依法炮制的价值。”见“如法炮制”。邹韬奋《法西斯作风的罪恶》:“但还少见到有人衷心羡慕

  • 书中有女颜如玉

    见〔书中自有颜如玉〕。

  • 雁鱼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指书信。陈衍《元诗纪事.闺阁》引元吴氏《寄外》诗:“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时寄雁鱼。”明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浩荡风尘阻雁鱼,相逢骨肉共欷歔。”【词语雁鱼】   汉

  • 许史

    源见“金张许史”。借指权贵。北周王褒《长安道》诗:“喧喧许 史座,钟鸣宾未穷。”【词语许史】   汉语大词典: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