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犹在耳

言犹在耳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晋襄公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到朝中哭闹说:“先君和太子有何罪过,你们撇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国外去找国君。你们怎么处理这个太子?”出朝后,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里向赵叩头说:“先君死前,把这个孩子托付给您,说这个孩子成才便感谢您,不成才便怨恨您。现今先君虽已去世,可是言犹在耳,为什么就把他抛弃了呢?赵盾和其他大臣都怕穆嬴这样无休止的哭闹,又怕人们起来反对自己。只好改变原来决定,立夷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出典】:

左传·文公七年》:‘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求外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主谓 犹,还。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形容对别人说过的话还记得很清楚。或话刚说过,时间不长。《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忠岂忘心?”△多用以指责他人说话不算数。→记忆犹新↔过耳之言


【词语言犹在耳】  成语:言犹在耳汉语词典:言犹在耳

猜你喜欢

  • 挂羊头,卖狗肉

    参见:悬羊头,卖狗肉其他 比喻用好的东西做招牌,来推销劣等的物品。也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干坏事。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16:“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 斫垩手

    源见“郢匠挥斤”。指技艺高超的人。元杨弘道《次韵张敏之新居》:“幸遇斫垩手,运斤与删厘。”【词语斫垩手】   汉语大词典:斫垩手

  • 归赵

    源见“完璧归赵”。谓原物归还。《冷眼观》二七回:“至于老兄垫用的款子,兄弟马上就派账房如数归赵就是了。”【词语归赵】   汉语大词典:归赵

  • 思莼

    同“思鲈莼”。宋陈与义《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能复几寒暑,思莼久未决。”明周履靖《锦笺记.赴闽》:“几载戎衣满战尘,雄心拼裹革,肯思莼?”【词语思莼】   汉语大词典:思莼

  • 枕中经

    同“枕中鸿宝”。唐周渭《赠龙兴观主吴崇岳》诗:“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 陶令琴

    同“无弦琴”。宋梅尧臣《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词语陶令琴】   汉语大词典:陶令琴

  • 桃李门墙

    源见“树桃李”。谓生徒众多的师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偏正 指弟子众多秀异的师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险把负荆人吓煞。”△多用于教育方面。也作“门墙桃

  • 怀刺

    源见“祢衡怀刺”。谓准备谒见名流谋求功名。《魏书.元顺传》:“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弃襦频北上,怀刺几西游。”【词语怀刺

  • 陶隐松风

    源见“山中宰相”。又《南史.陶弘景传》载: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松风之响,便“欣然为乐”。形容隐居或山居之乐。宋范仲淹《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诗之一:“谢家山色朝晡见,陶隐松风寤寐

  • 云龙风虎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喻君臣相得。宋韩淲《满庭芳.王寺簿生朝》词:“功名事,云龙风虎,行矣佩金章。”见“风虎云龙”。【词语云龙风虎】  成语:云龙风虎汉语大词典:云龙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