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褎如充耳

褎如充耳

褎( ㄧㄡˋ yòu 又)盛服的样子。充耳:塞耳不闻。意思是指人的服饰出众,却无德行可以称颂。《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并列 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语出《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貌。”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的意思。《明史·汤开远传》:“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贬义。多用于当权者,指其不能称职或对外界意见塞耳不闻、拒绝听取。→充耳不闻←→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也作“裒如充耳”。


【词语褎如充耳】  成语:褎如充耳汉语词典:褎如充耳

猜你喜欢

  • 化乌

    参见:次仲化鸟

  • 狼分

    如狼之分食,比喻分争。《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豪强并争,虎裂狼分。”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喻学贵专精。是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赵普(922-992年)祖为幽州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迁镇州(治所今河北正定),再迁河南洛阳。字则平,后周时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后周显德七年(

  • 介山之志

    源见“绵上隐”。称颂有功不言禄而避世隐居的崇高志节。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词语介山之志】  成语:介山之志汉语大词典:介山之志

  • 雄鸡自断尾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杜预注:“畏其为牺牲(祭品),奉宗庙,故自残毁。”后用以比喻明智之士自我伤残以避祸害。唐白居易《答桐花》诗:“老龟被

  • 头皮断送

    同“断送老头皮”。清吕留良《得孟举书志怀》诗:“自古相知心最难,头皮断送肯重还?”

  • 馀音飘空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乐曲声高亢激越,韵味无穷。唐赵嘏《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飘空。”

  • 衒沽

    同“衒玉自售”。《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讦摩上,以衒沽成名哉?”晋葛洪《抱朴子.安贫》:“耻诡遇以干禄,羞衒沽以要荣。”【词语衒沽】   汉语大词典:衒沽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风光景物。长宜:永远应该。放眼量:放开眼界衡量。 表示观察事物应有远大的目光。语出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徐冶《社科界迎接挑战》(《光明日报》1993

  • 肉林酒海

    源见“酒池肉林”、“肉山酒海”。形容穷奢极欲。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喜共游皇宫御台,须沉醉肉林酒海。”【词语肉林酒海】  成语:肉林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