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虢灭虞亡

虢灭虞亡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灭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 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又:“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后以“虢灭虞亡”比喻邻国或相关事物相互依存,利害相关。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夫虢灭虞亡,韩并魏徙,此皆前鉴之验,后事之师也?”


猜你喜欢

  • 毕卓瓮间

    同“毕卓瓮头眠”。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篇下时。”

  • 推挽

    《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推:自后送之。挽:自前引之。后因称引进为“推挽”。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词语推挽】   汉

  • 康衢颂德

    参见:康衢咏

  • 夜枕戈

    源见“祖鞭先著”。谓报国志坚心切。连横《闻歌》诗:“满腔热血半消磨,壮志犹存夜枕戈。”

  • 跨鹤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仙人的快乐生活。宋周密《木兰花慢.两峰插云》词:“明月千岩夜半,溯风跨鹤吹笙。”

  • 剡溪游

    同“剡川游”。唐李群玉《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诗:“怀哉梁园客,思作剡溪游。”

  •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

  • 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澄:使液体中的杂质沉淀。 澄滤它,水也不变清;搅动它,水也不变浊。 比喻人的器量宽宏,有如江海。语出《后汉书.郭太传》:“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挠之不浊,不可量也。’”南朝.齐.王俭

  • 长平冤气

    《史记.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院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战国时,秦将白起大破赵括军,在长平坑杀赵国降卒四

  • 郑谷

    同“郑生谷”。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词语郑谷】   汉语大词典: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