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蕉鹿梦

蕉鹿梦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迎)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无水池壕),覆之以蕉(同樵,柴薪),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通懕>,安也,甘心)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法官)。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或本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薪者得鹿,神识不审,以为是梦;旁闻而取鹿者,只顾得鹿,亦不究毕竟是谁为梦;而薪者又从梦求索其鹿;二者遂争讼于官。当时官中既无判明虚实梦觉的“圣人”,便只得依士师之判,平分了事。其实,士师之判亦无根据,其虚妄更甚于争鹿者。这个故事所宣扬的是道家消极的避世虚无主义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亦如得鹿失鹿,都虚幻如梦。后因用为比喻世事虚幻的典故。

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聊斋志异.梓潼令》:“蕉鹿当年笑郑人,迷离惝恍竟非真;梓潼再任先几兆,梦到雷同梦更神。”


【典源】《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今译】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遇见鹿奔逃,即将它打死。恐怕别人看见,就将死鹿藏在坑里,上面盖上柴草,心中高兴异常。可不久又忘了所藏之处,以为自己不过是做梦而已。沿路他将这事告诉别人,有人听了,根据他的话将鹿取出。这人回家,将此事告诉妻子,说:“那个打柴人梦见得鹿而不记藏处,我现在得到了,他真是在做梦了。”妻子说:“你是不是梦见打柴人得鹿?真有这个打柴人吗?今天你真得到鹿,是你的梦成真了吗?”这人说:“我反正得到了鹿,何必管是他作梦我作梦呢?”打柴人回去,仍念念不忘所失的鹿,夜里真的梦见藏鹿之处,又梦见得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根据所梦找到得鹿的人,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找法官(士师)诉理。法官认为梦的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平分。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认为梦是无法辨清的,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间事物真伪杂陈,迷离难辨,得失无常。

【典形】 藏蕉梦、得鹿、覆蕉、覆蕉鹿讼、鹿覆蕉、鹿蕉讼、鹿梦、梦鹿、梦中蕉鹿、蕉鹿、蕉鹿梦、蕉梦、蕉阴覆鹿、蕉中得鹿、蕉中梦、士师分鹿、寻蕉覆鹿、蕉中鹿、梦中得鹿、惊心蕉鹿、梦里士师、梦中案鹿、分鹿覆蕉、蕉隍讼、蕉边梦、蕉中覆、梦询蕉鹿、分鹿梦。

【示例】

〔藏蕉梦〕 清·黄遵宪《到家》:“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得鹿〕 宋 ·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覆蕉〕 宋·张孝祥《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谢表》:“寻覆蕉之梦,惊曩事之皆非; 追视草之游,惧此生之终弃。”

〔覆蕉鹿讼〕 清·钱谦益《次韵答士龙》之一:“覆蕉鹿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鹿覆蕉〕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一:“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鹿蕉讼〕 明·汤显祖《怀遂昌辜明府》:“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梦鹿〕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沁园春·王述庵先生斋头》:“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蕉鹿〕 清·丘逢甲 《菊枕诗》 之一:“荣祜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蕉鹿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呈南涧》:“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蕉梦〕 宋·张炎《甘州·赋众芳所在》:“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阴覆鹿〕 清·王鹏运《水龙吟》:“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

〔蕉中得鹿〕 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蕉中梦〕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士师分鹿〕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寻蕉覆鹿〕 宋·张炎《木兰花慢·元夕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猜你喜欢

  • 卖笑追欢

    谓娼妓以色媚人。元.李行道《灰阑记》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见“倚门卖笑”。元·李行道《灰阑记》一折:“再不去~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词语卖笑追欢】  成语:

  • 金姥

    同“金母”。宋吴文英《宴清都.寿荣王夫人》词:“璇源媲凤,瑶池种玉,炼颜金姥。”

  • 勒令致仕

    强迫辞去官职。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晁说之亦著论非《孟子》,建炎中,宰相进拟除官,高宗曰:‘《孟子》发挥王道,说之何人,乃敢非之!’勒令致仕。”

  • 宿灵台

    参见:寄灵台

  • 暗送秋波

    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秋波,喻美女眼睛,后以“暗送秋波”指女子暗中眉目传情。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明冯梦龙《挂枝儿.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蔡东

  • 庑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赐金千金,婴置帝所赐金于廊庑,任军吏取用。后因以“庑金”为轻财好施之典。唐陆扆《授朱崇节河阳节度使制》:“庑金咸伫于窦婴,竹马思迎于郭伋。”【词语庑金

  • 鸿鹄将至

    《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后因以“鸿鹄将至”比喻心思旁骛,另求所得。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

  • 周公吐哺

    源见“吐哺握发”。谓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勤求才。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主谓 周公,西周政治家姬旦,曾助兄周武王灭商。他在吃饭时也接待贤士,为了争取时间而不怠

  • 南州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礼遇嘉宾。南州,借指南昌高士徐稚。明 汤式《湘妃引.山中乐四阕赠友》曲之一:“北海宴朝朝布摆,南州榻夜夜铺排。”明夏完淳《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逢人便下南州榻,满座还开

  • 束身自爱

    犹束身自修。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见“束身自修”。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1章:“稍~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词语束身自爱】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