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行糜,赐糜粥。后以谓行仁政。南朝 陈徐陵《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行糜仲月,王政无塞;分谷高年,仁风斯远。”【词语行糜】 汉语大词典:行糜
源见“乘桴浮海”。指遁隐避世。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未应夫子乘桴去,还道先生枕曲眠。”
源见“拍洪崖肩”。形容求仙慕道。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同“一枕黄粱”。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偿。一枕邯郸,总是荒唐。”见“一枕黄粱”。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
同“青丝白马”。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红粟填郿坞,青袍过寿阳。”【词语青袍】 汉语大词典:青袍
《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上文之旨,由自然变化联想到人生,感岁月之无限,叹人生之无常,从而觉得四季时光非为我
源见“望门投止”。借指避难逃亡之人。张光厚《接寂僧书道近况益触吾痛作此寄之》诗:“望门张俭谁留客,疾世灵均莫问天。”
愤怒或惊惧、寒栗的样子。《三国演义》二○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红楼梦》七五回:“看那月色时,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主谓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
见“雪中送炭”。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什么道理使得她数九寒天把自己的衣裳都变卖了给人~呢?”【词语雪里送炭】 成语:雪里送炭汉语大词典:雪里送炭
源见“曾参杀人”。谓流言诬陷。《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词语三至之谗】 成语:三至之谗汉语大词典:三至之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