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眸( ㄇㄡˊ móu )子:眼珠。瞭( ㄌㄧㄠˇ liǎo ):明亮。 俗谓心正,眼睛就明亮。语出《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聊斋志异.仙人岛》:“芳云亦不问讯,但凝视之。秋水盈盈,朗若曙星。王曰:‘卿所谓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猜你喜欢

  • 三不知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即智襄子)帅师伐郑,次(军队次宿)于桐丘(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郑驷弘请救于齐……中行文子(即荀寅,又称荀文子,此时正在齐国)告成子(即陈成子,名恒)曰:‘有自晋师

  • 乞身

    封建时代把作官视为委身事君,因此把官员自请退职,称为“乞身”。亦称“乞骸骨”。《晏子春秋》:“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又称“赐骸骨”。《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 百尺无枝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后因以“百尺无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梁书.王规传》:“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主谓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语本汉·枚乘《七发》

  • 松柏之茂

    《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松柏茂之茂”,意谓松柏终年长绿,枝繁叶茂,经冬而不衰败凋落。以此比喻生命力的旺盛不衰,经得起雨雪风霜的考验。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夫物

  • 饕餮之徒

    饕餮(tāo,tiè),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饕餮之徒,比喻贪于饮食或贪婪凶恶的人。公元前609年,莒纪公的太子仆杀莒纪公并带着莒国国宝投奔鲁国。鲁宣公命令给他采邑而执政大夫季文子不但不执行,反而

  • 拔剑割雁

    《明史.孙炎传》:“孙炎为处州总制,时苗军作乱,炎被执,胁降,不屈。贼帅贺仁德以燖雁斗酒啖炎,炎拔剑割雁,且饮且骂,不屈而死。”〔燖:音xún,炖煮。啖:音dàn,(使)吃。〕孙炎“拔剑割雁,且饮且骂

  • 小邑试牛刀

    源见“武城弦”。指大材出任小县的长官。宋惠洪《仇彦和佐邑崇仁有白莲双葩》诗:“小邑试牛刀,不满一笑喟。”

  • 题柱心

    同“题柱志”。宋苏轼《复改科赋》:“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

  • 谋谟帷幄

    谟:计策,计谋。帷幄:帐幕,在旁边的叫“帷”,四面合起来的叫“幄”。在军帐中策划。《后汉书.邓禹传》:“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王薨于许昌,文王

  • 桓郎笛

    同“桓伊筝”。宋刘克庄《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词语桓郎笛】   汉语大词典:桓郎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