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擩”同“濡”。后因以“耳濡目染”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宋朱熹《己丑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鲁迅《书信集.致母亲》:“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


并列 濡,侵润,沾湿;染,沾染。听得多看得多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廖辉英《何处再逢君》:“你当然不行!想一步登天呀?你知道这花了我多少时间、学费和青春?何况我家本来就做这个,~也有十多年……”△多用于长期自然而然接触。→耳闻目睹 潜移默化 ↔一尘不染。 也作“目染耳濡”、“目濡耳染”、“耳染目濡”、“耳习目染”、“耳擩目染”、“耳濡目击”、“耳濡目及”、“耳闻目染”、“耳熏目染”。


【词语耳濡目染】  成语:耳濡目染汉语词典:耳濡目染

猜你喜欢

  • 鄂君香被

    汉.刘向《说苑.善说》:“君独不闻乎鄂君子皙泛舟于新波之中也?……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

  • 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

  • 王孙草

    源见“芳草王孙”。指茂密的芳草。唐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词语王孙草】   汉语大词典:王孙草

  • 鵷鸿

    同“鸳鹭行”。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闻道鵷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 淮南方

    《艺文类聚》卷七八引《列仙传》:“汉淮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淮南王刘安迷信神仙黄白之事,后遂以“淮南方”为虚幻不实,荒诞

  • 王孙逐草

    源见“芳草王孙”。喻指春日出游。唐 耿?《晚春青门林亭燕集》诗:“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 东方千骑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古代美女罗敷(虚构人物)夸耀自己的丈夫,以羞辱太守。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为女子得贵婿,引为荣耀之典。《杂曲歌辞四.梁简

  • 贪天之功

    泛指把别人的功劳记在自己账上。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归国为君后,赏赐功臣。介之推随从他在外流亡十九年,但却不提自己的功劳,而晋文公在赏赐功臣时也就把他忘了。介之推遂与其母隐居绵上而死。他说,晋献公

  • 侏儒粟

    源见“索米长安”。借指对国家贡献甚小之人的俸禄。清唐孙华《赠商州丞》诗之二:“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伯起金。”【词语侏儒粟】   汉语大词典:侏儒粟

  • 铸鸱夷象

    同“铸金思范蠡”。清王士禛《姑苏怀古》诗:“千金枉铸鸱夷象,鸟自高飞避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