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纥字不识

纥字不识

谓不识字的文盲。清代翟灏《通俗编.文学.纥字不识》:“《懒真子》:臧武仲名纥,音恨发切,唐时有误读为核者,萧颖士曰:‘汝纥字也不识耶?’俗言瞎字不识,又纥字之讹。”


主谓 不识字。《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臧武仲,名纥,音恨发切。唐时有误读为核者。萧颖氏曰:‘汝纥字也不识耶!’俗言瞎子不识,又纥字之讹。”△多用于说明文化程度。→目不识丁 ↔学富五车


【词语纥字不识】  成语:纥字不识汉语词典:纥字不识

猜你喜欢

  • 刺骨

    同“悬梁刺股”。唐孟简《惜分阴》诗:“刺骨情方殷,偷光思益深。”【词语刺骨】   汉语大词典:刺骨

  • 严君卖卜钱

    源见“成都卖卜”。谓刚能自足之钱。唐杜甫《清明》诗之一:“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 捕风系影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下》:谷永说上(成帝)曰:“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影,终不可得。是以明王距而不听,圣人绝而不

  • 式是百辟

    式:法式,这里用作动词,是“作……榜样”的意思。是:这。百辟:指诸侯。 原意是作诸侯的好榜样。 后也指作百官的表率。语出《诗.大雅.烝民》:“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资治通鉴.魏纪.明帝景初元年

  • 扬州一觉

    同“扬州梦”。宋吴文英《夜游宫》词:“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 功成身退

    源见“功成名遂”。谓大功告成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宋苏轼《赐韩绛上表乞致仕不允诏》:“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寿考康强,有不得谢。”见“功遂身退”。宋·欧阳修《渔家傲》:“定册~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

  • 龙智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知,音智。”魏献子,即魏舒,晋

  • 颜公付酒钱

    《宋书.隐逸传.陶潜传》:“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南朝宋文士颜延之与隐士陶潜友好,常相聚欢饮。

  • 子高琼姬

    宋.苏东坡《芙蓉城.序》:“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宋代赵彦衡《云麓漫钞》:“王迥,字子高,族弟子立,

  • 桓生笛

    同“桓伊笛”。清宋琬《次既庭来韵》:“月明恨隔桓生笛,岁晏愁闻蔡女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