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碧纱笼诗

碧纱笼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苦寒》:“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己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唐人王播官至宰相,名声显赫,有人趋奉捧场,用碧纱把他当年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的题诗笼护起来。后因以“碧纱笼诗”用为居官荣显则人多趋奉的典故。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典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王播少孤贫,尝客杨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食飱。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段相文昌,家寓江陵,少以贫窭修进,常患口食不给,每听曾口寺斋钟动,辄诣谒飱,为寺僧所厌,自比乃斋后扣钟,冀其晚届而不速食也。后入登台座,连出大镇,拜荆南节度,有诗《题曾口寺》云:‘曾遇阇黎饭后钟’。盖为此也。”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魏野尝从莱公 (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

【今译】 唐代王播年少时孤贫,曾客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读书,随僧人一道吃饭。僧人厌烦,于是提前吃饭,等王播听到钟声来到,饭已吃过。后王播官居高位,又出镇此地,重游木兰院时,见旧日所题之诗都以碧纱罩护,不禁感慨,写诗讥讽今昔变化。又有记载为唐相段文昌事,大略相类,宋代魏野曾从宰相寇准 (封莱国公) 同游陕地僧寺,各在寺中题诗留记。后二人又同游此寺; 见寇准诗已用碧纱罩护,而魏野诗却是落满灰尘。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态炎凉,感慨以势取人; 也用以指对所题诗的赏识和珍爱。

【典形】 碧纱之笼、饭后钟、护碧纱、纱笼素碧、纱笼相后先、诗壁无纱、未饭钟、斋后钟、罩碧纱、钟非饭、醉墨纱笼、阇黎饭后钟、粥后饭堂空、斋竟鸣钟、闻钟过斋。

【示例】

〔碧纱之笼〕 宋·张孝祥《湖南宴交代刘舍人》:“望碧纱之笼,久注神仙之籍;听白麻之告,径跻丞弼之司。”

〔饭后钟〕 宋·陆游《枕上作》:“虽无客共樽中酒,何至僧鸣饭后钟。”

〔护碧纱〕 宋·孙觌《再至》:“悬知不是唐王播,惭愧高僧护碧纱。”

〔纱笼素碧〕 宋·刘过《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记东坡赋就,纱笼素碧; 西山句好,帘卷晴珠。”

〔纱笼相后先〕 宋·范成大《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此地著经济,纱笼相后先。”

〔诗壁无纱〕 清·赵翼《再到扬州游红桥》:“履綦有迹重移屐,诗壁无纱半没尘。”

〔未饭钟〕 宋·苏轼《元佑六年六月杭州召还》:“却寻三十年前味,未饭钟时已饭茶。”

〔斋后钟〕 宋·张元千《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

〔罩碧纱〕 唐·李洞《和曹监春晴见寄》:“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

〔钟非饭〕 宋·苏轼《石塔寺》:“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醉墨纱笼〕 清·陈维崧《清平乐·夜饮友人别馆》:“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


猜你喜欢

  • 上梁不正

    亦作“上梁不正下梁歪”。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势必也跟着学坏。元代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月馆风亭,则为这虔婆上梁不正。这些时消疏了燕燕莺莺。”《缀白裘.铁冠图.夜乐》:“不要怪他们,这叫做上

  • 龙下钵

    《晋书.艺术.僧涉》:“僧涉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苻)坚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西域僧人名僧涉,能呪龙请雨,先使龙下钵中,后即大雨。后因以为求雨之典,也可咏龙。

  • 书纸尾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县丞是副职,其职位虽高,但上有令长之

  • 靴挂

    源见“脱靴㈠”。谓挽留离任的地方良吏。清毛奇龄《郡太守许公迁宁绍兵巡副使赋赠》诗:“碑横剡上路,靴挂郡东墙。”

  • 樊姬之德

    汉.刘向《列女传》二“楚庄樊姬”:“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妒嫉,荐进美人,与己同属;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

  • 慈鸦

    同“慈乌”。唐杜甫《题桃树》诗:“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明高启《送黄僧母入道》诗:“江夏千年有故家,至今乔木哺慈鸦。”【词语慈鸦】   汉语大词典:慈鸦

  • 一得之见

    指韩信问计于李左车,李左车提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自谦之词。后以此典比喻一点粗浅的见解,常作自谦之词。李左车,秦末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韩信、张耳率兵击赵,李左车建议赵军主将成安君陈馀出

  • 乘查人

    同“乘槎客”。查,同“槎”。唐孟浩然《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沧洲复谁在?”

  • 秦女骖鸾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秦弄玉驾驭鸾鸟成仙升天。宋梅尧臣《听文都知吹箫》诗:“虞舜已去苍梧野,秦女骖鸾无复下。”

  • 斗牛

    源见“丰城剑气”。借指宝剑。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吞剑》:“亡命居然弹铗游,还能饮刃向咽喉。中藏戈戟人间有,莫道胸能吐斗牛。”【词语斗牛】   汉语大词典: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