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盛气凌人

盛气凌人

形容以骄横的气焰对待他人。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赵孝成王即位。因为年轻,由其母赵太后主持政事。这时,秦国乘赵国之危,发兵攻赵。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齐国才肯出兵。赵太后不肯,大臣纷纷进谏。赵太后公开对臣下宣称,有再在我面前提出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这个老婆子一定要往他脸上吐唾沫,把他轰出去。这时,一名名叫触龙的官员要见太后,太后正在火头上,便气呼呼地让他进来。开始时触龙并不提让长安君为质之语,而是叙长道短,待其平静下来后,才提出爱护子女,应当为其计深远。一席话,说得赵太后口服心服,立刻下令让长安君到齐国为质,从而换得齐国出兵救赵,挽救了赵国。

【出典】:

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清·曾国藩《家书》:“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


主谓 凌,欺负。以骄横的气势欺负人;以威严的气势压人。王任重《来一个打鬼运动》:“~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贬义。用于人品方面。→咄咄逼人↔虚己受人 虚怀若谷。 也作“盛气临人”。


【词语盛气凌人】  成语:盛气凌人汉语词典:盛气凌人

猜你喜欢

  • 紫芝宇

    同“紫芝眉宇”。宋杨冠卿《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词:“喜见紫芝宇,儒雅更风流。”【词语紫芝宇】   汉语大词典:紫芝宇

  • 洛尘

    同“京洛尘”。宋刘筠《送客不及》诗:“只自河梁传怨曲,洛尘千古化征衣。”

  • 黄石术

    同“黄石略”。唐李商隐《骄儿诗》:“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 插茱萸

    源见“重九登高”。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祛邪辟恶。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平津礼士

    源见“东阁招贤”。称颂人能礼贤下士。陈懋鼎《伦敦赠陶七彪部郎在宽》诗:“相馆即今皆厩库,平津礼士独能贤。”

  • 千金一饭

    同“千金答漂母”。清宋琬《漂母祠》诗:“千金一饭犹思报,肯负高皇吐哺恩?”

  • 海鹏风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大风。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诗:“叶凋湘燕雨,枝折海鹏风。”

  • 牛角之歌

    源见“宁戚饭牛”。扣牛角而悲歌,借指寒士自求用世。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夫牛角之歌,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偏正 指穷士自求用世。语本春秋时宁戚的故事。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

  • 儿童竹马

    源见“竹马交迎”。称颂地方良吏施行德政,广受欢迎。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词语儿童竹马】  成语:儿童竹马汉语大词典:儿童竹马

  • 巧言令色

    也作“巧言善色”。形容花言巧语,内藏祸心而外露和悦。传说虞舜在位时期,大臣皋陶和禹共同讨论天下大计和治国安民之道。皋陶说,重要的在于知人善任,把臣民治理好。禹说,完全做到这些,连帝尧都感到困难啊!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