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地上爬的癞蛤蟆想吃天上飞的天鹅的肉。 比喻痴心妄想。明清小说中的常用语。多用于男子不问自身条件如何不配而一心幻想得到美妙女子。语出《水浒全传》一〇一回:“(王庆)叫声道:‘碎!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当晚忍气吞声惭愧回家。”《红楼梦》一一回:“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文明小史》四0回:“我们少爷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明人《癞蛤蟆能吃天鹅肉》(《中国青年报》1993年6月16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原是嘲讽缺乏自知之明的痴心妄想。”


主谓 地上爬的癞蛤蟆想吃天上飞的天鹅的肉。比喻丑陋的妄想得到美好的。《平妖传》:“谁知那乜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怎能够到口。”△贬义。多用于写丑男人想娶美媳妇。→痴心妄想。也作“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词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成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汉语词典: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猜你喜欢

  •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顺:顺势助成。美:指美德。匡:正。 顺势助成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错误。 旧指事君要因势利导,助其为善。语出《孝经.事君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邢昺疏:“君有美善则顺而行之

  • 甘陵部

    《后汉书.党锢传序》:“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

  • 过蓝

    源见“青出于蓝”。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篆隶铁笔,实有过蓝之誉。”【词语过蓝】   汉语大词典:过蓝

  • 惠施五车

    源见“五车书”。谓读书多,学识渊博。宋乐雷发《鸟乌歌》:“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

  • 漏泄春光

    唐.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原指春光通过柳条之色而泄露,后借指男女私情泄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则怕漏泄春光与乃堂。”述宾 透露春天

  • 误点成物

    同“屏风误点”。唐韦应物《咏徐正字画青蝇》:“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

  • 一肚皮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不合时势所需要。 意谓人的满脑袋思想与社会潮流格格不入。语出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至朝云乃曰:‘学士一

  • 雾图

    《艺文类聚》卷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川之上,见大鱼,杀三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后以“雾图”为帝王圣者受命之瑞祥。唐苏颋《龙池乐章》:“轩后雾图

  • 金谷宴

    源见“金谷酒数”。指豪侈的盛宴。《金瓶梅词话》二七回:“朝随金谷宴,暮伴红楼娃。休道欢娱处,流光逐暮霞。”【词语金谷宴】   汉语大词典:金谷宴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后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