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甘雨随车

甘雨随车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意谓甘雨随公车而至,以解一境旱情。后因以“甘雨随车”用为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的典故。唐.骆宾王《上兖州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主谓 《太平御览》引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以解一境之旱。”后用“甘雨随车”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褒义。用于称颂吏治之语。


【典源】《太平御览》卷十引吴·谢承《后汉书》曰:“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二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汉书·郑弘列传》注引吴·谢承《后汉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旧唐书·颜真卿传》:“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辨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今译】 后汉时百里嵩任徐州刺史,境内大旱,百里嵩出行巡视,甘雨随之而下,有三个县的父老上言:“我们也都是公的百姓,为什么不去我们那里?”于是回车巡视,雨又随车而降。后汉郑弘为地方官时,治政清平,天旱出巡,也随车下雨。唐代颜真卿任监察御史,五真地方有冤狱,很久不能平反,颜真卿去,辨清冤情,天正旱,立刻下雨,当地人称为“御史雨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员等施行仁政,政绩卓著。

【典形】 按部雨、甘雨车行、甘雨随车、 决狱天雨、 灵雨随车、 随车甘雨、随车雨、随御史轩、停车待雨、行雨随轩、一车甘雨、雨随车、随车之泽、行车随春雨、千雨翟车、洗车雨。

【示例】

〔按部雨〕 清·汤斌《赠吴湖州》:“按部雨余香稻晚,课农花发晓云轻。”

〔甘雨车行〕 宋·柳永《永遇乐》:“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甘雨随车〕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决狱天雨〕 元·揭傒斯《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词》:“决狱天乃雨,凶年化丰岁。”

〔灵雨随车〕 唐·柳宗元《韦使君黄黄祈雨见招》:“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随车雨〕 南朝梁·庾肩吾《从驾喜雨》:“复此随车雨,民知天可安。”

〔随御史轩〕 宋·苏轼《次韵詹适宣德》:“归去多情雨,应随御史轩。”

〔停车待雨〕 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清不置水,明非举烛,乃是入境移风,非直停车待雨。”

〔行雨随轩〕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岂直白石开渠,青盐换粟,祥云入境,行雨随轩而已哉。”

〔一车甘雨〕 唐·罗隐《送郑州严员外》:“满扇好风摇郑圃,一车甘雨别皇州。”

〔雨随车〕 金·元好问 《段志坚画龙》:“怪得堂堂髯御史,平生长有雨随车。”


【词语甘雨随车】  成语:甘雨随车汉语词典:甘雨随车

猜你喜欢

  • 希声

    《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后以“希声”指清静无为之道。清钮琇《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于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于希声。”

  • 苑中种麦

    唐玄宗亲自种麦的故事。《旧唐书.玄宗纪》:“上自于苑中种麦,率皇太子已下躬自收获,谓太子等曰:‘此将荐宗庙,是以躬亲。亦欲令汝等知稼穑之难也。’”

  • 韩侯蔌

    《诗.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毛传:“蔌,菜殽也。笋,竹也。蒲,蒲箬也。”后因以“韩侯蔌”指竹和蒲箬。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

  • 中山箧

    源见“箧中书”。泛指存放谤书的箱箧。宋欧阳修《上随州钱相公启》:“中山之箧虽盈,南海之车终辩。”

  • 掌中人

    源见“掌上舞”。称体态轻盈善舞的女子。明何景明《大梁行》:“红妆不让掌中人,珠履皆为门下客。”【词语掌中人】   汉语大词典:掌中人

  • 焚介子

    源见“焚林”。求贤之典。唐元稹《春六十韵》:“晋悲焚介子,鲁愿浴沂童。”

  • 椿寿

    同“椿年”。晋庾阐《采药诗》:“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疑?”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词语椿寿】   汉语大词典:椿寿

  • 灵珠报

    同“灵蛇衔珠”。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 大王风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战国宋玉在《

  • 神胶黏

    源见“续弦胶”。喻使中断的事物得以延续。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杜诗韩笔见仿佛,凤髓已得神胶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