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乔凫舄

王乔凫舄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亦作邺)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王乔凫舄”喻仙人或地方官的行踪。元丁鹤年《环翠楼歌》:“子晋鸾笙乘月过,王乔凫舄凌云还。”


【典源】《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 (xi) 焉。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仙传拾遗》亦载,大略同。

【今译】 后汉人王乔在汉明帝时担任叶县县令,他有神术,每逢一个月的初一十五,常从叶县飞来朝廷谒见。明帝见他来得这么迅速频繁,又不随有车骑,感到奇怪,暗中命令太史去观察,说每当他来时,就有一对野鸭从东南方飞来。于是等到野鸭再飞来时,就用网去捉它,但只得到一只木底鞋子。明帝让主管制造器物的尚方署官员来鉴别,原来是四年时所赐给尚书台官员的鞋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与地方官吏有关的事,多指县令; 也用以借指鞋、履。

【典形】 朝天舄、飞凫、飞凫仙令、飞屐、飞舄、凫飞叶县、凫舄、凫影、汉殿凫、候舄、化凫、化履、借凫、令宰仙、尚方舄、尚书履、双凫、双凫舄、双舄、王君飞舄、王凫、王乔凫舄、王乔西飞、王舄、舄飞、舄化双凫、仙凫、县令凫、翔凫、叶县凫、叶县履、罗舄风流、双凫飞去、王乔余舄、蹑凫骑、觐君舄、两玉凫、叶县凫飞、双飞凫、王乔履、王乔舄、下履凫、飞凫舄、凫舄身、双凫化。

【示例】

〔朝天舄〕 清·黄鷟来《述德叙怀一百韵》:“遂拥朝天舄,翻飞入阙旃。”

〔飞凫〕 唐·李适《饯唐永昌》:“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飞凫仙令〕 清·丘逢甲 《黄子惠曾由泸上同舟》:“飞凫仙令循良治,戎马书生汗漫游。”

〔飞屐〕 宋·苏轼《九月湖上寻周李二君》:“苇间闻拏音,云表已飞屐。”

〔飞舄〕 宋·杨亿《夜宴》:“鹤盖留飞舄,珠喉怨落梅。”

〔凫飞叶县〕 唐·王维《贺古乐器表》:“龙跃平津,实为宝剑; 凫飞叶县,空余素履。”

〔凫舄〕 唐·钱起《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凫影〕 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

〔汉殿凫〕 明·何景明《得王子衡赣榆书》:“柳送燕台骏,花留汉殿凫。”

〔候舄〕 清·金人瑞 《吴明府生日》:“叶县吏人朝候舄,荀家待女昼焚香。”

〔化凫〕 宋·梅尧臣《送林大年》:“有舄不化凫,有琴何用弦。”

〔化履〕 唐·武三思《仙鹤篇》:“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

〔借凫〕 宋·陈与义《至叶城》:“苏武初逢雁,王乔欲借凫。”

〔令宰仙〕 唐·杜甫《夏夜李尚书筵》:“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尚方舄〕 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诗》:“故人耽田里,老脱尚方舄。”

〔尚书履〕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刺史翻隼, 尚书履曳凫。”

〔双凫〕 明·冯惟敏《新水令·寿马南江》:“也曾散朝班双凫回首,也曾事先皇百里封侯。”

〔双凫舄〕 宋·范成大《李子永赴溧水》:“匆匆叶县双凫舄,换却山阴访戴船。”

〔双舄〕 唐·武平一《饯唐永昌》:“闻君墨绶出丹墀,双舄飞来伫有期。”

〔王君飞舄〕 唐·王昌龄《奉赠张荆州》:“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王凫〕 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

〔王乔凫舄〕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

〔王舄〕 明·袁宏道《舟中同黄绮石等》:“天上飞王舄,人间附郭舟。”

〔舄飞〕 宋·王安石《揖仙阁》:“云度疑軿下,凫惊恐舄飞。”

〔舄化双凫〕 宋·陆游《道室杂咏》之一:“舄化双凫杖化龙,云山回首不知重。”

〔仙凫〕 唐·卢照邻《失群雁》:“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

〔县令凫〕 唐·元稹《春分投简明洞天作》:“庭狎仙翁鹿,池游县令凫。”

〔翔凫〕 唐·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叶县凫〕 唐·岑参《寻少室张山人》:“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叶县履〕 唐·骆宾王 《和李明府》:“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


猜你喜欢

  • 四十九年非

    源见“蘧瑗知非”。谓能感悟往昔的失误,以利改进。唐骆宾王《帝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清程先贞《己未元日》诗:“寄语良朋能惠我,愿闻四十九年非。”

  • 天之骄子

    《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骄子:上天的宠儿。汉时,匈奴人自称为“天之骄子”,意为匈奴为天所骄宠,故极强盛。后泛指边疆地区强盛慓悍的少数民族。现在则专指非常勇猛或有特

  • 耐弹

    源见“刘棉花”。意谓专事阿谀上司屡能保职位的官吏。清黄遵宪《李肃毅侯挽诗》:“总无死士能酬报,每驳言官更耐弹。”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佛教称有形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叫色。 佛家认为世间有形之万物,均为因缘所生,本非实有,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语出《般若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宋.无

  • 马生角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亦比喻历尽困境,苦熬出头。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主谓 马头上长角。指不可能实现的事。语出《史记·荆轲列传》:“太史公曰:‘

  • 阿童高义

    《晋书.羊祜传》:“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濬征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濬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濬监益州诸

  • 击歌壶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词:“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

  • 景入桑榆

    同“桑榆暮景”。《玉娇梨》五回:“叔今年六十有二,景入桑榆,朝不保夕。”【词语景入桑榆】  成语:景入桑榆汉语大词典:景入桑榆

  • 刻舟

    同“刻舟求剑”。唐白居易《得乙居家理廉使举请授官吏部以无出身不许使执云行成于内可移于官》:“幸当仄席之求,无惑刻舟之执。”【词语刻舟】   汉语大词典:刻舟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谓无立足之地或一无所有。《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见“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卓锥,锥子直立的地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扬州丰化和尚》:“~,学人向什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