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狼子野心

狼子野心

比喻凶暴的人野心难测。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取名越椒。子文见了这个孩子,便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的模样像狗熊和老虎,哭声象狼嚎,不杀掉他,我们若敖氏家族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中了。民谣说,狼子野心,这就是个狼啊。怎么能养活呢?子良不同意,子文还为此大哭一场。公元前605年,越椒当上了楚国令尹,发动叛乱。楚庄王进行讨伐,尽灭若敖氏之族。

【出典】: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例句】:

国语·楚下》:“人有言曰:‘狼子野心’怨贼人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登见太祖,固陈(吕)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态。’”


主谓 狼崽子虽小,本性凶残。比喻残暴的人本性难改。后也比喻坏人用心险恶。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国语·楚语下》:“~,怨贼之人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可笑玄宗还不觉其~,却要信他是真心,好不痴心。”△贬义。多用于恶行。→心怀叵测 居心叵测 ↔菩萨心肠 心慈面软。也作“狼子兽心”。


解释狼子:小狼崽。本指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恶性难改,必有狂妄的欲望和狠毒的用心。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子文对子良说:“一定要杀掉他。这个孩子,生着熊虎一般的外貌,而有豺狼一样的声音。如果不杀他,他一定会灭亡我们若敖氏家族。俗话说:‘狼崽虽幼,却有凶残的天性。’这个孩子就是一只狼,难道还要养他吗?”子良不同意。子文对此非常担忧,临死的时候召集他的族人,说:“如果越椒一旦执政就赶紧离开,以免遭受祸患。”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继任了宰相,越椒为司马。后来斗般遭受诬陷而死,越椒就做了宰相。越椒飞扬跋扈,看谁不顺眼就杀掉他。再往后,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准备攻打楚王,逼得楚王用三代国君的子孙做人质求和,越椒竟然还不答应。

楚王被逼无奈,起兵和越椒带领的若敖氏在皋浒作战。越椒连续两箭射向楚王,一箭穿过鼓架,钉在了铜钲上,又一箭飞过车辕,穿过车盖,几乎射中楚王。楚兵感到害怕,纷纷后退。楚王派人巡视军队,给他们鼓劲说:“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时,获得了他们三支宝箭,被越椒偷走了两支,现在他已经用完了,你们不用害怕。”然后击鼓进军,一举消灭了越椒和若敖氏。

近义野心勃勃

反义光明磊落

例句

司马召谋权篡位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词语狼子野心】  成语:狼子野心汉语词典:狼子野心

猜你喜欢

  • 生劫桓公

    《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传》:“曹沫者,鲁人也。……(齐)桓公与(鲁)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齐鲁会盟于柯,曹沫在会上用匕首威胁齐桓公归还鲁地。齐桓公只得答应。后因用为以暴力威胁对方承

  • 猪肝仲叔惭

    源见“食无肝”。为生活得到特殊照顾而心感不安,表示士人清廉自爱。唐罗隐《寄洪正师》诗:“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 谷神不死

    谷神:即古代道家老子所谓的“道”。谷,是山谷的意思,形容空虚。神,形容不测的变化。意谓“道”是空虚的,变化莫测的。不死:比喻变化不停歇。 虚空的变化永不停歇。 表示“道”是永存的。语出《老子》六章

  • 勒铭燕然

    《后汉书.窦宪传》:“〔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

  • 乘双凫

    同“乘凫舄”。明姚夔《送韦典史致仕还乡》诗:“乞身再拜辞天衢,拂袖便欲乘双凫。”

  • 珪璋特达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余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圭,同珪。后因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

  • 苻朗皂白

    《晋书.苻坚传.附苻朗》:“善识味,咸酢及肉皆别所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为朗设盛馔,极江左精肴。食讫,问曰:‘关中之食孰若此?’答曰:‘皆好,唯盐味小生耳。’既问宰夫,皆如其言。或人杀鸡以食之;既进,朗曰

  • 伯夷筑室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

  • 灵光岿然

    同“鲁灵光殿”。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或没王事,或终天年,惟兄与余,灵光岿然。”

  • 敬容残客

    残客:剩下来的客人。南朝梁张缵(zuǎn纂)与何敬容不和。敬容当权,宾客很多,其中有的去拜访张缵,张缵总是加以回绝,他说:“我不能接待何敬容剩余的客人!”张缵(约498-548年)字伯绪。方城(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