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

原意是指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则致力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后则泛指不闻不问周围事物,而孤芳自赏。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到各国去游说吗?我告诉你关于游说应取的态度。人家了解你,要悠闲自得,人家不理解你,也悠闲自得。宋句践问,怎样才能做到悠闲自得呢?孟子答道,一个人能尊重自己的德操,以行为合于义为乐,就可以悠闲自得了。所以士人在穷困时不丢掉义,所以能自得其乐。能够在得志时不偏离道,所以使百姓不失望。古代的君子,得志时,恩泽普加于百姓;失意时,也能自修品德,有所表现于世。穷困时搞好自身品德修养,得志时使天下百姓普受恩泽。

【出典】:

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业,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例句】: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述宾 原意是当不上官就好好修身养性。现在也指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林觉民《与妻书》:“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多用于处世方面。→明哲保身洁身自爱 洁身自好 自扫门前雪 ↔奋不顾身 兼善天下 舍己为人 兼济天下。也作“独善吾身”、“独善一身”。


【词语独善其身】  成语:独善其身汉语词典:独善其身

猜你喜欢

  • 故物青毡

    同“青毡故物”。清宋琬《舟行杂咏》诗:“故物青毡在,清秋白发微。”

  • 侯景未擒

    《南史》卷八十《贼臣传.侯景传》:“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军溃散,丧甲士四万人,马四千匹,辎重万余两。乃与腹心数骑自硖石济淮,稍收散卒,得马步八百人……昼夜兼行,追军不敢逼。使谓绍宗曰:‘景若就禽

  • 社稷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祇肃。”又《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 拔园葵

    同“拔葵守介”。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控驭五十州,风行数千里,拔园葵而去织妇,无三惑而绝四知。”

  • 先知先觉

    《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以“先知先觉”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的人。孙中山《民权主义》三讲:“先知先觉是发明家,后知后觉是宣传家,不知不觉是实行家。”并

  • 踆乌

    源见“三足乌”。借指太阳。唐黄滔《秋色赋》:“踆乌减赫,顾兔添明。”【词语踆乌】   汉语大词典:踆乌

  •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哺:口中所含食物。熙:通“嬉”,游戏。鼓腹:敲着肚皮。闲适的样子。 原形容原始社会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后也形容太平盛世人民欢乐的情景。语出《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

  • 慈恩题

    同“慈恩题记”。闽徐夤《曲江宴日呈诸同年》诗:“好是慈恩题了望,白云飞尽塔连空。”

  •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把齐国改变一下,就达到鲁国这个样子;再把鲁国改变一下,就达到先王之道了。 比喻事物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语出《论语.雍也》:“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儿女英雄传》三〇回:“然而不

  • 官样文章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文章官样》:“王安国常语余曰:‘文章格调须是官样。’岂安国言官样,亦谓有馆阁气耶?”宋.李昂英《示儿用许广文韵》诗:“官样文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原谓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