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渡淮橘成枳

渡淮橘成枳

同“橘化为枳”。清查慎行《秋感》诗:“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说苑·奉使》、《韩诗外传》卷十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 (名婴) 出使楚国,楚王君臣设计羞辱晏子。在酒宴上,楚吏故意捆缚一人来见楚王,楚王也故意问:“捆的是什么人?”楚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罪。”楚王问晏子:“齐国人本来就爱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过,橘生淮南则是橘,生在淮北则成枳 (叶似橘而果小,味酸苦),原因何在? 在于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为盗,一到楚国便成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呀?”楚王听了只得苦笑,说自己是自讨没趣。

【释义】 后以此典指环境等外部条件可以改变人的情性。

【典形】 渡淮橘成枳、渡江之橘、化枳、徙橘、易变南地橘。

【示例】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秋感》:“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渡江之橘〕 唐·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化枳〕 清·唐孙华《酪茗》:“久客惯北餐,如橘渐化枳。”

〔徙橘〕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猜你喜欢

  • 虞寄先识

    《南史.虞寄传》:“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尝曰:‘知足不辱,吾知足矣。’”《陈书.虞荔传》附虞寄:“寄知(陈),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已,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常居东山寺,伪称脚疾,不

  • 虬珠

    源见“探骊得珠”。泛指瑰宝。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周官士礼,久荒不锄。斫璞出玉,郎然虬珠。”【词语虬珠】   汉语大词典:虬珠

  • 赌宣城

    《宋书》卷五十四《羊玄保传》:“(羊玄保)为黄门侍郎。善奕棋,棋品第三,太祖与赌郡戏,胜,以补宣城太守。”南朝宋时,羊玄保善弈,曾与宋文帝刘义隆赌输赢,羊取胜,为宣城太守。后遂用为咏弈棋之典。唐.段成

  • 潘花

    源见“河阳一县花”。赞誉地方治理得美好。宋梅尧臣《县署丛竹》诗:“陶柳应惭弱,潘花只竞红。”【词语潘花】   汉语大词典:潘花

  • 九仞一篑

    源见“功亏一篑”。指完成业绩最后的努力。明张煌言《上延平王启》:“九仞一篑,殿下宁不自爱乎?”见“九仞之功,亏于一篑”。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殿下宁不自爱乎?”【词语九仞一篑】  成语:九仞

  • 逸书

    源见“伏生藏壁”。散逸的经书。特指《尚书》。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诗:“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词语逸书】   汉语大词典:逸书

  • 捉将官里

    源见“断送老头皮”。当官的戏谑语。陈声暨《寄妇》诗:“捉将官里到而今,世故茫茫总未深。”

  • 卧治长孺

    源见“卧治”。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清孙衣言《为祁实甫相国题食笋斋图》诗:“卧治长孺虽未能,偕隐公麟何不可?”

  • 颠草

    源见“颠旭”。又唐怀素《律公帖》:“律公能枉步求贫道颠草,斯乃好事也。”本指唐张旭和僧怀素的狂草,后泛指纵横奔放的草书。吕更荣《中国书法简史》第八讲(一):“他的书法自颜 柳入二王,楷法精绝,尤工颠草

  • 倾泪移盘

    源见“金铜仙人”。感叹古今兴亡,盛衰变化。清 邵瑞彭《木兰花慢.邺城怀古》词:“问倾泪移盘,沉沙折戟,谁记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