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海不波溢

海不波溢

汉.伏胜《尚书大传》载:相传周成王时,周公(注:名旦)摄政,越裳国重译来献白雉(越裳,古代南海国名。重译,辗转翻译),其使臣言:“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盍,何不;殆,大概)。”

后因以“海无波”用为象征国祚祥瑞的典故。

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请问哪几种祥瑞?(屈指介)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凤凰集,麒麟游,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件件俱全,岂不可贺。”


主谓 比喻天下太平。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5:“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例]现在是~的盛世,你要多学些本领,多为国家做贡献。△褒义。多用于比喻社会安定。→海波不惊 海晏河清 风平浪静 天下太平 鸿均之世 ↔海沸江翻 海沸山崩 天下大乱 国事蜩螗。也作“海不扬波”。


【词语海不波溢】  成语:海不波溢汉语词典:海不波溢

猜你喜欢

  • 茵席之臣

    侍奉于君主身旁的近臣。《晏子春秋.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婴:晏婴。茵:草席;“茵席”,说起居坐卧,侍奉在侧。敢辞:不能从命。【词语茵席之臣】  成语:茵席之

  • 焚券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战国时,冯谖为给孟尝君“市义”,来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城,假托孟尝君之命,当众焚烧了全

  • 斧柯烂

    源见“柯烂忘归”。表示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宋陆游《甲寅元日予七十矣酒间作短歌示子》:“我昔自蜀归,百年已过半。观棋未终局,回视斧柯烂。”

  • 竹马细侯

    《后汉书.郭伋传》:“乃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运来’。对曰:‘闻使君到

  • 半子

    女婿的别称。出自唐代回纥合骨诎禄毗伽可汗之语。合骨诎禄毗伽可汗原名顿莫贺。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遣使到长安请和亲,得唐德宗的准许后甚为高兴,说道:“从前是兄弟,现在则是子婿,即半子也。”【出典】:

  • 三世将

    《史记.王翦传》:“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古代传说:为将帅者,不可三世继承,如三世均为将帅,因杀戮

  • 鸣岐凤

    源见“岐山鸣凤”。鸣于岐山的凤凰。指兆示国运兴隆的祥瑞之物。唐玄宗《幸凤泉汤》诗:“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词语鸣岐凤】   汉语大词典:鸣岐凤

  • 断臂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

  •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将帅的应变能力和韬略,不是他的特长。 原指《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所下的评语。 后亦泛指人不具将才。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

  • 蓝党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而被株连并遭杀戮的,当时称之为“蓝党”。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之狱后,明初元功宿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