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

意为买田置屋,只知为个人生活打算,没有远大志向。陈登(事迹见“元龙高卧”条)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刘备对许汜说:“你有国士之名,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如果你是小人,他会睡在百尺高的楼上,让你睡在地上,哪里仅是上下床之间呢?”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卷7第229页:“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例句】: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并列 求买田地,购置房舍。指只求一己之安乐,而忘济世之大志。语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贬义。用来形容胸无大志的人。↔济世安民 毁家纾难。也作“问舍求田”。


【典源】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今译】 三国时陈登 (字元龙) 很有威名。后来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客,三人谈论天下人士,许汜说:“陈元龙是江湖上人,还有粗豪之气。”刘备问他:“你说他粗豪,有什么事实吗?”许汜说:“我过去避乱过下邳,见到陈元龙。元龙一点待客之意没有,不与我说话,晚上自己睡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刘备说:“你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皇帝失位,你本应该忧国忘家,出来挽救时势。可你却四处打听,只想置买田舍,言论没有一点可采纳之处,这正是元龙所厌恶的,怎么会与你谈话呢? 要是我,准备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在地上,岂止上下床之间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无大志,只顾家业田产; 也用以指置田归隐。

【典形】 乱世求田、求舍问田、求田、求田问舍、问舍、问舍求田、问田、问田舍、笑求田、元龙不求田、求田计。

【示例】

〔乱世求田〕 明·高启《客舍寒食次周著作》:“乱世求田虽自笑,少年当路竟谁攀?”

〔求舍问田〕 宋·陈师道《答颜生见寄》:“求舍问田真得计,临流据石有余清。”

〔求田〕 宋·王安石《平甫如通州寄之》:“平世自无忧国士,求田应不忤陈登。”

〔求田问舍〕 宋·辛弃疾 《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问舍〕 南朝梁·高爽《往晋陵联句》:“问舍且求田,音乱无可择。”

〔问舍求田〕 清·黄鷟来《岁暮杂感》之四:“雄谈扪虱人偏远,问舍求田道亦穷。”

〔问田〕 清·唐孙华《次韵答王随庵》:“巧输司马难从宦,才避元龙合问田。”

〔笑求田〕 宋·曾巩《赠张伯常之郢见过》:“志大肯悲同抱璞,识高宁许笑求田。”


【词语求田问舍】  成语:求田问舍汉语词典:求田问舍

猜你喜欢

  • 王戎视

    源见“岩下电”。指极好的视力。唐李白《长安州李长史书》:“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

  • 携妓东山

    同“东山携妓”。唐李白《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诗:“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

  • 洛水流杯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晋武帝问尚书郎挚虞仲洽:‘三月三日曲水,其义何者?’……尚书郎束皙进曰:‘……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已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河而出,

  • 金兰好

    源见“金兰之友”。指志同道合的好友。南朝 齐王融《秋胡行》:“且洽金兰好,方愉琴瑟情。”

  • 绿头巾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九“奇政”:“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我国古代,以绿帻为贱役的服饰,到元、明时,规定

  • 仁者人也

    仁的意思就是指人与人互相亲爱。语出《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郑玄注:“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杨伯峻注:“《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意思是只要有两

  • 黄龙之诅

    同“黄龙约”。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及秦昭盟夷,设黄龙之诅。”

  • 箕张口

    《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诗》云:‘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纬》云‘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箕,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它象张着大嘴的样子,

  • 鸥伴

    源见“鸥鹭忘机”。借指退隐生活。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见沉浮鸥伴,来往渔船,平沙衰草,古木苍烟。”【词语鸥伴】   汉语大词典:鸥伴

  • 锥囊

    同“锥处囊中”。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词语锥囊】   汉语大词典:锥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