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安宁。语出《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北史.隋本纪下》:“癸丑诏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一七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矧邦畿千里之内,拥黄图而供玉食,惟民是藉。”冯玉祥《我的生活》一九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人民安乐,先要让他们衣食无缺。”也单引〔民为邦本〕。唐.李邕《又驳韦巨源谥议》:“人为邦本,财实聚人。夺其财则人心自离,无其人则国本何恃?”(按:“人”当作“民”,唐人避讳改。)宋.苏舜钦《诣匦疏》:“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


其他 邦,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语出《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冯玉祥《我的生活》19章:“~,要人民安乐,先要让他们衣食无缺。”△褒义。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民贵君轻 国以民为本。也单作“民为邦本”、“民惟邦本”、“邦以民为本”。


【词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成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汉语词典: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猜你喜欢

  • 齐姬恨

    同“齐宫怨”。清宋荦《齐天乐.蝉》词:“齐姬恨结,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

  • 廉颇负荆

    源见“负荆请罪”。指向人认错赔礼。唐李瀚《蒙求》:“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 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约束。一说,俭约。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 因能自我约束而犯过失的事极少。一说,因能力行俭约而犯过失的事极少。语出《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后汉书.虞延传》:“延谏

  • 七纵七禽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

  • 喷饭成蜂

    参见:蜂化饭

  • 雨工雷霆

    唐.李朝威《柳毅传》:“毅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雨工,雨师。

  •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

  • 刘沔双烛

    《旧唐书.刘沔传》:“初,沔为忠武小校,从李光颜讨淮西,为捉生将。前后遇贼血战,锋刃所伤,几死者数四。尝伤重卧草中,月黑不知归路,昏然而睡,梦人授之双烛曰:‘子方大贵,此行无患,可持此而还。’既行,炯

  • 叔父居东

    同“周公居东”。周公为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宋马子严《水调歌头.寿赵提刑》词:“王室要师保,叔父忽居东。”

  • 锯霏屑

    同“锯屑”。清唐孙华《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故人相别各一方,谁共清谈锯霏屑。”【词语锯霏屑】   汉语大词典:锯霏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