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指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可以跟随平原君赵胜到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求救,并定盟约。后以此典比喻自我推荐,担当重任。毛遂,战国时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包围邯郸,赵国派平原君赵胜出去求救,与楚国南北联合结盟,准备邀集有胆量、有力气、文武才能兼备之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去。平原君赵胜说:“假如能用和平方式取得胜利,那是最好的了;如果不能用和平方式取得胜利,就要在华丽宏大的议事厅里歃血为盟,把合纵南北联盟的条约订好后才回来。人员不必到外面去找,在门下宾客中挑选就够了。”经过挑选,得到十九个人,其余再无可挑选的,没有办法凑足二十人。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去,向平原君赵胜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将与楚国订立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准备召集门下宾客二十人一同前去,不到外面另找人。现在还缺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把我凑足此数一同前去吧!”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6页:“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zōng纵,通“纵”,南北联合抗秦)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和平方式)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shà煞)血(古代宣誓结盟一种仪式,订立盟约人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18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11回:“否则这个差使,兄弟一定毛遂自荐,省得太尊另外寻人。” 现代·茅盾《劫后拾遗》:“这押送的差使大概只好我来毛遂自荐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马慕韩睨视他一眼,没有吭声,觉得冯永祥太不识相,可是他又不好毛遂自荐。”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毛遂自荐自古就有,乔光朴也是毛遂自荐,但和这些人的自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


主谓 毛遂,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门客。荐,介绍,推举。比喻自告奋勇地自我推荐。语本《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兵,门客毛遂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成功,毛遂按剑上前,直陈利害,终于说服楚王出兵解邯郸之围。向本贵《盘龙埠》:“我来个~吧,我姓刘,名叫小叶,沅阳县人。”△褒义。用于人的举止行为方面。→请自隗始 自告奋勇 挺身而出 当仁不让↔推三托四 畏缩不前 妄自菲薄


解释毛遂:人名。自荐:自己推荐自己。用来表示自告奋勇地进行自我推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跟楚国订立盟约。平原君约定带领门下勇力和智谋兼备的二十名食客一起前往。平原君在自己门下的食客中找来找去,只挑选到了十九人,认为其余都不可取,无法凑够二十个。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位叫毛遂的,走上前,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毛遂听说您准备跟楚国订立共同抗秦的合纵盟约,约定带领门下食客二十人一起前往,而不到外面找人。现在还缺一位,希望您以我毛遂凑够数然后就出发吧。”平原君开始不同意,后来终于勉强带着他出发。毛遂在路上跟那十九个人议论问题,等走到楚国,大家已经非常佩服他了。

平原君和楚国订立盟约时,与楚王谈判,从日出到中午都谈不下来。毛遂于是按剑走上台阶,直陈利害,一番言语使得楚王连声答应,痛下决心,歃血结盟。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惭愧地说:“我赵胜以后再也不敢考察士人了。我以前考察士人,自以为不会有所错漏,但对于毛先生来说,我却错漏了他。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他凭借三寸之舌,胜过了百万军队。”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尊为上客。

近义自告奋勇

例句

最近,学校要招聘义务清洁卫生督察员,我毛遂自荐,第一个报名。


【词语毛遂自荐】  成语:毛遂自荐汉语词典:毛遂自荐

猜你喜欢

  • 思鲈莼

    源见“莼羹鲈脍”。喻思乡归隐。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莼。”【词语思鲈莼】   汉语大词典:思鲈莼

  • 雪夜鸣鹅

    《新唐书.李愬传》载:吴元济谋反,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叛,夜半抵达,雪愈下愈大,大地白茫一片,军事行动极易被发现。时见城旁皆鹅池,于是让战士击鹅,鹅鸣声掩盖了行军声,麻痹了对方,一举成功。后遂以“雪夜鸣鹅

  •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因为贫穷。 古人认为出仕是为了行“道”,但有时也为了救贫。为救贫而仕,就应拒绝高官厚禄。语出《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

  • 和戎

    《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公说,使魏绛盟诸戎。”春秋时,无终国君嘉父,派大夫孟乐到晋国去,向晋悼公奉献一百张虎豹皮,以请求晋国与山戎订立盟约。晋悼

  • 渭水熊罴

    同“渭川熊”。明朱鼎《玉镜台记.击帻》:“蛟龙池上欲飞腾,渭水熊罴方骋。”【词语渭水熊罴】   汉语大词典:渭水熊罴

  • 蒲姿衰

    同“蒲柳姿”。清孙枝蔚《送王子倾归新城》诗:“倘念蒲姿衰,幸无鱼书吝。”

  • 莼丝未老

    源见“莼羹鲈脍”。谓莼菜尚嫩,表示秋风初起时节。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

  • 安仁华鬓

    同“安仁愁鬓”。宋赵长卿《满庭芳.元日》词:“念我功名冷落,又重是、一岁还新。惊心事,安仁华鬓,年少已逡巡。”

  • 月下

    同“月下老人”。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词语月下】   汉语大词典:月下

  • 水覆难收

    同“覆水难收”。唐李白《妾薄命》诗:“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见“覆水难收”。【词语水覆难收】  成语:水覆难收汉语大词典:水覆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