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义捧檄

毛义捧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义捧檄”为孝子因养亲而出仕的典故。清冯桂芬《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毛义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典源】《东观汉记·毛义》:“庐江毛义,性恭俭谦约,少时家贫,以孝行称。为安阳尉。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有顷,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而入白母,喜动颜色。”《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亦载,后有“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因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今译】 后汉庐江人毛义,品行诚敬朴实,谦逊有礼,年轻时家贫,以孝敬母亲闻名,任安阳尉。南阳人张奉仰慕他的名声,去访问他。坐了有一会,府中文书正好下来,任命毛义代理县令。毛义捧着文书去告诉母亲,喜笑颜开。张奉是位操守高洁的士人,很看不起他这样子,觉得自己不该来,马上告辞。毛义母死后,毛义为母守孝。后来几次征召他,他都不去。张奉才明白,感慨说:“贤者真难以捉摸。过去做官那么欢喜,是为了扶养母亲。也就是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啊。”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出仕为官。

【典形】 毛生捧檄、毛生檄、毛义檄、捧檄、捧檄南州、捧檄之禄、捧檄之操。

【示例】

〔毛生捧檄〕 明·陈子龙《送家大母还松江》:“方知李令陈情是,深悔毛生捧檄非。”

〔毛生檄〕 元·揭傒斯《送人归豫章》:“手持毛生檄,身着莱公衣。”

〔毛义檄〕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宦无毛义檄,婚乏阮修钱。”

〔捧檄〕 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贫则有啜菽之欢,仕则有捧檄之庆。”

〔捧檄南州〕 宋·陈师道《送傅子正宣义》:“请缨北阙非无意。捧檄南州且为亲。”


【词语毛义捧檄】   汉语词典:毛义捧檄

猜你喜欢

  • 孟公留

    同“孟公投辖”。宋陈造《再次韵答许节推》:“倒载肯陪山简醉,反关莫厌孟公留。”

  • 信而好古

    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词语信而好古】  成语:信而好古汉语大词典:信而好古

  • 酆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本谓罗酆山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酆都县,

  • 水火无交

    水火,指烹饪之事。谓居官清廉,不取百姓一米一粟。亦作“水米无交”。出自隋赵轨的事迹。参见“还桑葚”。赵轨任齐州别驾时,政绩卓越,被隋文帝征召入朝。离别齐州时,父老挥涕以杯水相送,说道:“别驾在此期间清

  • 香山九老

    源见“九老图”。指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经常与之聚会的九位老人。香山,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处。他因之号香山居士。宋 赵必?《水调歌头.寿梁多竹八十》词:“不是商山四皓,便是香山九老,红颊白须眉。”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直:指直上的燧烟。古代边防告警,白天燃烧狼粪,其烟直而聚,谓之燧烟。 在浩瀚的沙漠上,一缕燧烟,直上云霄;在无垠的黄河上,一轮圆圆的落日,挂在天边。 形容边塞荒凉景象和奇特风光。语出唐.王维《

  • 又弱一个

    《左传.昭公三年》:“齐公孙灶卒,司马灶见晏子,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子雅不免,殆哉!姜族弱矣,而妫将始昌。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子雅:公孙灶的字。二惠:齐惠公的两个

  • 邓穴钱

    同“邓家铜山”。穴,指金穴。明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财疏邓穴钱,义仗东门剑。”

  • 掞天才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晋.刘渊林注:“班固述雄传曰:‘初拟相如,献赋黄门。’故曰‘摛藻掞天庭’也。《汉书.礼乐志》曰:‘长丽前掞光耀明。’”晋诗人左太中在

  • 兰艾同焚

    芳草与杂草同遭烧毁,比喻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一作“芝艾俱焚”。主谓 兰草和艾草一起烧掉。比喻好坏一起毁灭。《晋书·孔坦传》:“~,贤愚所叹。”△多用于写人与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