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李成蹊

桃李成蹊

蹊(xī希):小路。此典比喻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因为开花和结有果实吸引人们前来,所以在树下很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或比喻注重实际而不讲求虚名。司马迁撰写《史记·李将军列传》最后评论说:“《论语》上说:‘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之人本身行为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广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讲话。到他死时,天下无论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极尽哀痛。他那种忠实品质确实得到士大夫们信任!俗话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浅近,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此典又作“嘉树下成蹊”、“成蹊”、“桃李无言”、“芳菲不为言”、“李无言”、“成蹊桃李”、“桃李无蹊”、“无言桃李”、“桃李不须言”、“桃李言”、“蹊为李广”。

【出典】: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2878页:“太史公曰:《传》(指《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xún xún巡巡,通“恂恂”,谦恭谨慎)如鄙人(居住郊野未见世面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他,指李广)其(那)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yàn宴,群众中流传简单通俗有深刻道理之语句)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例句】: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南朝齐·谢眺《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宋·陈师道《寄毫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绿渐稠。”


【典源】《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汉书·李广传》亦载。

【今译】 汉代将军李广抗击匈奴,身经七十余战,匈奴望而生畏,称为“飞将军”。司马迁为其作传,称赞说: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不正是李广的写照吗?李广看上去像个老百姓,且不擅辞令,然而他死去,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哀痛,因为他忠心耿耿,待人以诚。正如谚语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虽不说话,自能以花果吸引人们前来,树下以至走出一条小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爱戴。

【典形】 成蹊、成蹊桃李、芳菲不为言、嘉树下成蹊、李无言、李下蹊、桃李不须言、桃李成蹊、桃李径、桃李无蹊、桃李无言、桃李言、无言桃李、蹊为李广、满蹊桃李、桃李无情、桃李终不言、桃阴旧蹊、将军桃李、门下成蹊。

【示例】

〔成蹊〕 南朝梁·萧绎《芳树》:“交让良宜重,成蹊何用言。”

〔成蹊桃李〕 宋·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芳菲不为言〕 唐·周弘亮《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嘉树下成蹊〕 魏·阮籍《咏怀》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李无言〕宋·杨亿《即目》:“峰奇云待族,蹊暗李无言。”

〔李下蹊〕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文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桃李不须言〕 明·袁宏道《邺城道》之八:“成蹊人自省,桃李不须言。”

〔桃李成蹊〕 南朝齐·谢脁《和徐都曹》:“桃李成蹊径,桑榆阴道周。”

〔桃李无蹊〕 宋·陈师道《寄亳州何郎中》:“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桃李无言〕 唐·杜牧《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言〕 明·皇甫汸《奉答子安兄》:“情忘桃李言,迹岂匏瓜系。”

〔无言桃李〕 宋·朱淑真《春日杂兴》:“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蹊为李广〕 明·徐渭《李》:“蹊堪为李广,核可付王戎。”


【词语桃李成蹊】  成语:桃李成蹊汉语词典:桃李成蹊

猜你喜欢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旧时形容人君的威严。语出《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苏頲《谏銮驾亲征吐蕃第二表》:“臣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若吐蕃者,鼠窃豕食,犹鱼跃釜中耳,又何足以当陛下之怒

  • 田横客

    源见“田横岛”。田横的部属。泛指尽忠效死以报知遇之恩的义士。《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陆超之,吴人,以清静雅为子懋所知。子懋既败,于琳之劝其逃亡。答曰:‘人皆有死,此不足惧。吾若逃亡,非唯孤晋安之眷

  • 羊头烂

    源见“羊胃羊头”。指滥授官爵。高燮《吊陈蜕盫》诗之二:“策勋昔等羊头烂,谋利今同狗骨争。”

  • 石心铁肠

    石的心,铁的肠。石与铁都是坚硬的东西,以比喻不易动感情。唐代皮日休《桃花赋序》:“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

  • 卜牛眠

    源见“牛眠地”。谓选择风水好的坟地。朱桑则《寄运曲》诗:“一棺痛慈母,急为卜牛眠。”

  • 北山猿

    同“北山猿鹤”。宋李曾伯《满江红.丁未初度自赋》词:“愿此生无愧北山猿,西湖鹤。”【词语北山猿】   汉语大词典:北山猿

  • 官样词章

    见“官样文章”。【词语官样词章】  成语:官样词章

  • 蜡屐阮

    源见“阮孚蜡屐”。指对某事物有特殊癖好的人。宋苏轼《试笔》诗:“子石如琢玉,远烟真削黳……是中有所好,而我喜欲迷。既似蜡屐阮,又如锻柳嵇。”

  • 祥蓂

    同“祥荚”。《宋史.乐志八》:“轮高仙桂,阶应祥蓂。”【词语祥蓂】   汉语大词典:祥蓂

  •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恨呢? 表示要求得到满足,终于如愿以偿。一般用于追求人格、道德范畴的完善,虽付出沉重代价也不怨悔的场合。语出《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