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邺侯书”。形容图书繁富。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堂名二酉,万卷牙签求售。”
同“半部《论语》”。清蒲松龄《拟上征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高帝得于马上,犹陈陆贾一言;艺祖起于行间,尚须《论语》半部。”
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同“北窗高卧”。唐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诗:“月落尚留东阁醉,风高还忆北窗眠。”
渐:浸。滫( ㄒㄧㄡˇ xiǔ 朽):臭水。兰芷浸在臭水中,比喻受恶质的感染。《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意即如果把芬芳的兰芷浸在臭水里,那么有身分的君子就不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亦作“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以“鸥鹭忘机”比喻淡泊隐
源见“小家碧玉”。借称小户人家年轻貌美的少女。清赵翼《垂杨》诗:“红绡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词语碧玉】 汉语大词典:碧玉
源见“守株待兔”。用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唐欧阳詹《送王式东游序》:“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阙寝书之报;公范见变豹之理,将东游诸侯之国。”宋范仲淹《临川羡鱼赋》:“亦犹射雉之子,即
源见“宁戚饭牛”。扣牛角而悲歌,借指寒士自求用世。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夫牛角之歌,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偏正 指穷士自求用世。语本春秋时宁戚的故事。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
世俗之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面孔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热变冷。 古代谚语。形容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语出元.刘壎《隐居通议》卷二五:“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谚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