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林宗巾

林宗巾

后汉书.郭泰传》:“(泰)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东汉郭泰字林宗,一次在途中遇雨,便将头巾折一角垫着以御雨。别的人因倾慕郭泰的为人,于是将头巾故折一角包头,以效仿他的风度,称为林宗巾。后因用为慕贤效饰之典。

南朝.梁.吴均《赠周散骑兴嗣》诗之二:“唯安莱芜甑(见“甑尘釜鱼”),兼慕林宗巾。”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六《弥牟镇驿舍小酌》:“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


【典源】《后汉书·郭太列传》:“ (郭太) 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今译】 后汉郭太 (当作泰) 字林宗,博通经籍,知人善教,品学为时人所重。他相貌魁伟,风度优雅,一次周游在陈、梁两地之间时遇雨,头巾淋湿后一角塌下,人们见到争相效仿,故意将头巾折下一角,称为“林宗巾”,足见众人仰慕之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名望高,为人钦敬; 也用以形容出游遇雨。

【典形】 垫角巾、垫巾、葛巾乖角、纶巾折、郭泰巾、巾角折、巾角争垫、林宗巾、细雨垫巾、学林宗、雨中折角、折角、折角巾、折巾、折巾郭、雨垫林宗巾、林宗野外巾、护得纶巾角、重垫一角巾、角巾沾雨、巾残垫角、垫吾巾、角巾折、折乌巾、巾角垫、巾一角。

【示例】

〔垫角巾〕 明·袁宏道《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闱》之七:“异服花纹袴,高风垫角巾。”

〔垫巾〕 宋·陆游《雨中过东村》:“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

〔葛巾乖角〕 北周·庾信《示封中录》:“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

〔纶巾折〕 宋·苏轼《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

〔郭泰巾〕 清·唐孙华《题晋阳遗像》:“先朝剩有魏公笏,老辈仍看郭泰巾。”

〔巾角争垫〕 唐·刘禹锡《秋霖即事联句》:“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

〔林宗巾〕 宋· 陆游 《幽居记今昔事》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细雨垫巾〕 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学林宗〕 明·高启 《丁孝廉惠冠巾》:“佳名因子夏,旧制学林宗。”

〔雨中折角〕 宋·范成大《蹋鸱巾·接送伴田彦皋》:“雨中折角君何爱,常有衣裳易介鳞。”

〔折角〕 清·沈育《郭有道墓》:“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

〔折角巾〕 宋·陆游《示元用》:“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传折角巾。”

〔折巾〕 唐·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仰折巾于书阁,行见飘麦;挹雅步于琴台,坐闻流水。”

〔折巾郭〕 宋·张元干《次仲弥性所和》:“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词语林宗巾】   汉语词典:林宗巾

猜你喜欢

  • 诡衔窍辔

    诡衔:吐出衔。窃辔:齧辔,咬辔。马不受羁,比喻不受约束的意思。《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衡:车辕前缚轭的横木。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的叫月题。介

  • 焦尾枯桐

    同“焦尾琴”。《红楼梦》八九回:“黛玉笑道:〔这张琴〕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整齐。’”【词语焦尾枯桐】  成语:焦尾枯桐汉语大词典:焦尾枯桐

  • 晚似冯公

    参见“冯唐易老”。

  • 三侯之章

    歌辞名,即汉高祖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司马贞索隐:“过沛诗即《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也。侯

  • 点睛之笔

    指文章或绘画的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完一人像,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偏正 使文章传神、警辟升华之语。语本《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

  • 拔乎其萃

    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竖貂

    同“竖刁”。《汉书.古今人表序》:“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四:“一任竖貂盘社鼠,谁将盐铁议弘羊?”【词语竖貂】   汉语大词典:竖貂

  • 敲骨榨髓

    同“敲骨吸髓”。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词语敲骨榨髓】  成语:敲骨榨髓汉语大词典:敲骨榨髓

  • 强饭廉颇

    源见“廉颇善饭”。泛指老当益壮、思建功业的老将。宋陆游《亲旧见过多见贺强健戏作此篇》:“据鞍马援虽堪笑,强饭廉颇亦未非。”

  • 渔阳鼓声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五代刘昫《旧唐书.安禄山传》: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渔阳,唐代郡名、属范阳节度使统辖。安禄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