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日月之食,无损于明

日月之食,无损于明

比喻不能因一时之过而全盘否定事物本身。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国大战于邲,晋师失败。主将荀林父请求将自己处死,晋景公打算同意。这时,晋大夫士渥浊劝阻道:“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任职时想着为国尽忠,免职家居时也不忘纠正个人错误,是一个保卫国家的优秀人才,为什么要杀掉他呢?他这次打败仗,只不过象日月之蚀一样,是暂时过错,哪里有损他的巨大贡献呢?”晋景公听罢,即刻恢复了荀林父的职务。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二年》:“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而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例句】:

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猜你喜欢

  • 和璞

    同“和氏之璧”。三国 魏曹植《玄畅赋》:“思荐宝以继佩,怨和璞之始镌。”唐白居易《三十四牧宰考课策》:“虽有和璞之真,不能识也。”【词语和璞】   汉语大词典:和璞

  • 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一回:“飞曰:‘吾庄后有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应声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

  • 灌夫

    源见“灌夫骂坐”。借指刚直侠士。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 去三面罗

    同“网开三面”。《旧唐书.宪宗纪下》:“思去三面之罗,庶遵两阶之义。”

  • 良醖可恋

    良醖:美酒。唐代王绩因为能每天得到三升美酒,而乐于担任待诏之职的故事。《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醖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

  • 砧杵

    捣衣的垫石和棒槌。汉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第一》:“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词语砧杵】   汉语大词典:砧杵

  • 五行不辍

    同“五行俱下”。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

  • 蛟绡纱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蛟,通“鲛”。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词语蛟绡纱】   汉语大词典:蛟绡纱

  • 抱瓮灌秋蔬

    同“抱瓮灌园”。唐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诗:“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 咏史人

    源见“咏史船”。指袁宏。亦泛指有才华的诗人。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之五:“只因牛渚舟中月,曾照千秋咏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