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施氏之邻

施氏之邻

列子.说符》:“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求取)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指负责教导的官师)。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通“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古时的一种刑罚,男子割势)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攝(迫近)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之而还诸鲁。既反(返),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责备)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时,指时机,时势)。子道与吾道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系是),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困窘)哉!’孟氏父子舍然(舍通释,释然是形容疑虑消除)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施氏的邻人孟氏不顾时机事势,只知盲目机械地照搬施氏富家荣亲的方法,以致遭到不幸,事归失败。

后因以“施氏之邻”的典故,常讽刺比喻那种只知死搬硬套不知因时因势灵活权变处理问题的教条主义者。


猜你喜欢

  • 首丘

    同“归正丘首”。宋苏轼《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亦喻指故乡。清黄遵宪《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潮州,竟认潮州作首丘。”【词语首丘】   汉语大词典:首丘

  • 刻牛伐蜀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

  • 任姒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颜师古注:“任,太任,文王之母;姒,太姒,武王之母也。”古人认为周文王母太任和周武王母太姒是贤惠后妃的典范。后遂用为称美后妃之典。元.

  • 跨凤侣

    源见“乘鸾”。指佳偶。元沈禧《一枝花》套曲:“会见悬鱼袋,行看佩虎符,锦毰毸人跨凤侣,金蹀躞马骤龙驹。”

  • 庾公尘

    《世说新语.轻诋》:“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导)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晋书.王导传》:“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王)导

  • 徐娘半面

    源见“徐妃半面妆”。用以咏花。宋钱惟演《荷花》诗:“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

  • 出群拔萃

    同“出类拔萃”。唐韩愈《与崔群书》:“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见“出类拔萃”。唐·韩愈《与崔群书》:“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词语出群拔萃】  成语:出群拔萃汉

  • 中朝第一人

    同“李揆第一”。宋苏轼《送子由使契丹》诗:“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出、拔:超出。萃:草丛生。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意谓才德超出众人之上。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三国演义》六0回:“文有(

  • 焦琴

    同“焦尾琴”。宋王禹偁《秋居幽兴》诗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来。”【词语焦琴】   汉语大词典: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