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不分皂白”。比喻是非好坏难以辨别。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主谓 黑白难以分清。比喻是非不易分辨。[例]正当他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可改变。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凡是涉及犯法之事,即使罪行很轻,也不要赦免。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
同“驱石神鞭”。《红旗歌谣.水从天上飞下来》:“集体力量比天大,强过始皇赶山鞭。”【词语赶山鞭】 汉语大词典:赶山鞭
源见“致书邮”。指书信半途被毁之虞。明高启《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惟恐有沉浮。”【词语沉浮】 汉语大词典:沉浮
同“和光同尘”。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并列 不露自己锋芒,与众人混同。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元·王实甫《西厢记》1本2折:“俺先人甚的,是~
源见“克绍箕裘”。指子孙继承世代相传的事业。清宋琬《米吉士生孙歌兼贺紫来进士》:“弓冶相承笔有神,虎攫蛟蟠生鹘速。”
《世说新语.赏誉》:“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南朝.梁.刘孝标注:“《续晋阳秋》曰:‘初,安家于会稽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征召不至’”。《晋
《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
源见“未能免俗”。谓贫而豁达。唐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词语晒犊鼻】 汉语大词典:晒犊鼻
源见“梁园赋雪”。指如邹衍、枚乘那样具有才华的人。唐白居易《斋居春久感事遣怀》诗:“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