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解嘲
《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唐.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东汉时,有人嘲笑扬雄只顾研究玄学而未能升官,扬雄遂作《解嘲》以进行回答。后用于咏辩解遭受嘲笑,或用为咏仕途不得迁升。
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唐.长孙佐辅《山行书事》诗:“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唐.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东汉时,有人嘲笑扬雄只顾研究玄学而未能升官,扬雄遂作《解嘲》以进行回答。后用于咏辩解遭受嘲笑,或用为咏仕途不得迁升。
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唐.长孙佐辅《山行书事》诗:“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同“盐车厄”。清李渔《张敬止使君相马图歌》:“盐车困久齿将颓,不甘仍向风尘走。”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日:‘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战国时,魏人张仪,曾在楚国陪伴宰相喝酒,楚相
《汉书.息夫躬传》:“息夫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躬既亲近,数进见言事,论议亡所避。众畏其口,见之仄目。躬上疏历诋公卿大臣,……”汉.息夫躬少年时学习《春秋》,遍读书史,受到时人称赞。躬甚得皇上信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音bìn,排斥)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虎丘千人座旁有点头石”。按《十道四番志》云:生公讲经于
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词语众妙之门】 成语:众妙之门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正于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
参见:无妄之灾【词语无妄之祸】 成语:无妄之祸汉语大词典:无妄之祸
源见“捉刀人”。亦称代人作文章或顶替人做事。清徐述夔《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许三多〕于归后,为其婿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
同“刻舟求剑”。《旧唐书.李百药传》:“锲船求剑,未见其可。”
源见“羊裘钓”。借指高人隐士。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诗:“副君迎绮 季,天子送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