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扑作教刑

扑作教刑

扑( ㄆㄨ pū ):即槚楚,是古时学校中用作体罚的一个器具。 古代掌管教化的人犯了过错,罚以扑刑。 表示薄罚示惩。语出《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一时好事相传,以竹篦参话之法,讹为扑作教刑之事。”《孽海花》一四回:“因此就有轻视丈夫之意,起先不过口角嘲笑,后来就慢慢的竟要扑作教刑起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文艺》:“扑作教刑一语,非为女徒而设也。”


主谓 扑,用戒尺打。教刑,古代刑法中的一种。用戒尺责打不守教令的人。后常指责打。语出《尚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毛纪仁《乡塾先生》:“每有人犯错,先生一句‘~’常令我们心惊胆颤。”△多用于表现动作方面。→鞭打示众


【词语扑作教刑】  成语:扑作教刑汉语词典:扑作教刑

猜你喜欢

  • 桑田变海

    同“沧海桑田”。宋曹勋《法曲.散序》:“盘古到此际,桑田变海,海复成陆高低。”见“桑田碧海”。唐·刘廷芝《代悲白头翁》:“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 蓬池咏

    《文选》卷二十三,三国魏.阮嗣宗(籍)《咏怀十七首》其十二:“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羁旅无畴匹,俯仰怀哀伤。”三国时,魏人阮籍在《咏怀十七首》之十

  • 神女霜飞

    同“青女司霜”。唐吴融《红树》诗:“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 禀性难移

    一般指多年形成的习性无法改变,有时也形容不改变信仰,立场坚定。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今河南息县)人,少时游学京师,是光武帝刘秀的旧识。东汉初,他的老师欧阳歙犯法下狱,高获头戴铁冠,身着犯人受刑的斧锧,

  • 浊泥清尘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二《七哀》:“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三国魏.曹植曾在《七哀》诗中用“清路尘”和“浊水泥”比喻地位相差很大的夫妻。后遂用为遭际

  • 五世同堂

    祖父母、父母、己、子、孙,五代同时并存,不分家而居。比喻家族和睦。《皇朝通典.礼.嘉.优老》:“乾隆五年,命妇索绰罗氏,年一百三岁,其子孙五世同堂,寿万节,扶掖入朝,照例旌表,加恩赏赐,而御做诗章赐之

  • 秤象

    《三国志.邓哀王沖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后因以“秤象”为少年聪慧的典故。

  • 泰山北斗

    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内,为五岳之首。北斗为最明亮之星并可指示方向。用以比喻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为众所敬仰的人物。简称“斗山”。出自唐韩愈的事迹。参见“忘形交”条。由于韩愈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当时学者敬仰

  • 春日载阳

    春:指夏历三月。日:太阳。载:开始。阳:和暖。 形容早春气假由寒变暖。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汉.张衡《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主谓 春天的天气开始暖和起来。汉·张

  • 靡然从风

    同“靡然顺风”。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谿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例略》:“惜抱振兴绝学,海内靡然从风。”见“靡然向风”。明·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