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懒残煨芋

懒残煨芋

参见:芋火


【典源】 唐·袁郊《甘泽谣》:“懒残者,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余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一寺之玉,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年矣。时邺侯 (李) 泌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李公情颇知音,能辨休戚,谓:‘懒残经音凄惋,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敬谨,惟拜而已。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啖之; 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后李公果十年为相也。”《邺侯外传》亦载,文略。

【今译】 唐代懒残和尚 (即明瓒禅师),天宝初年,在衡山寺当做杂役的僧人。他每天等众僧吃完后,自己吃剩下的。由于他性情懒惰又吃残剩的,故称之为懒残。他白天干寺中的活计,夜里与群牛做伴,一点疲倦的样子也没有,已经二十年了。当时李泌在寺中读书,观察懒残的行为,说:“不是寻常人。”听他半夜诵经的声音,响彻山林,经声先是悲凄,然后喜悦,一定是位谪降的神仙。于是李泌等到半夜,悄悄前去拜见,在门前就报名行礼。懒残却又骂又唾,李泌反而更加恭敬。懒残正在牛粪火中烧芋,取出自吃。好半天,才让李泌坐下,然后将吃剩的半只芋,给李泌吃。李泌赶忙接过吃完,拜谢。懒残对李泌说:“悄悄地不要多讲话,去做十年宰相吧。”后来李泌果做了十年宰相,封为邺侯。

【释义】 后以此典指求取功名; 也用以形容与僧人来往。

【典形】 分芋、衡山芋、懒残芋、十年相、煨芋、煨芋师、问懒残、芋火、芋火对懒残、山中煨芋、煨芋头、懒残残、煨芋火。

【示例】

〔分芋〕 清·黄景仁《貂裘换酒》:“柔橹一声尖梦觉,任荒鸡,促舞三家店。分芋事,久无验。”

〔衡山芋〕 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三十:“成都桑树衡山芋,剔尽寒灯夜话迟。”

〔懒残芋〕 宋·陈与义《留别天宁永庆》:“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十年相〕 宋·陆游《睡起遣怀》:“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坏且为凶岁储。”

〔煨芋〕 宋·陆游《题慧老芋岩》:“煨芋当时话已新,如今拈出更精神。”

〔问懒残〕 清·唐孙华《煨芋》:“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

〔芋火〕 宋·张元干《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芋火对懒残〕 宋·苏轼《次韵毛湾法曹》:“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


猜你喜欢

  • 飞花堕溷

    源见“飘茵堕溷”。喻人的不好际遇。清张问陶《观我》诗之二:“飞花堕溷春难挽,瞎马临池夜可惊。”

  • 韩娥曼

    同“韩娥曲”。曼,曼声。明陈子龙《杂诗》之五:“谁说韩娥曼,能悲行路人。”

  • 飞箭天山

    源见“三箭定天山”。喻远征。宋张孝祥《木兰花》词:“拥貔貅万骑,聚千里、铁衣寒。正玉帐连云,油幢映日,飞箭天山。”

  • 窥邻

    同“窥宋东墙”。唐李白《赠裴司马》诗:“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

  • 跃马公孙

    源见“公孙恃险”。指恃险称王之人。清程嗣立《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卧龙丞相锦江水,跃马公孙 白帝城。”【词语跃马公孙】   汉语大词典:跃马公孙

  • 一钱太守

    比喻为官清廉。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县)人,东汉宗室。东汉后期先后任山东、江西、浙江地方官。所至除苛税,禁查非法,地方大治。离会稽太守任时,百姓依恋不舍,其中五六位老人还各持一百文钱与刘宠以

  • 裹饭

    《庄子.大师宗》:“子舆与子桑友(子舆,春秋鲁曾参;子桑,春秋秦公孙枝),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此指子桑),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命乎!’有不

  • 家道壁立

    见“家徒四壁”。《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词语家道壁立】  成语:家道壁立汉语大词典:家道壁立

  • 位在三槐

    源见“三槐九棘”。谓官居三公高位。宋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壶浆空度洧,公位在三槐。”

  • 无愁天子

    《北齐书.幼主纪》:“幼主名恒,帝(北齐后主高纬)之长子也。……”“又斛律光死后,诸武官举高思好堪大将军,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乃益骄纵,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