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惴惴不安

惴惴不安

原作“惴惴其栗”。惴惴,恐惧貌。原指心情恐惧,后则泛指心情忐忑不安。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以秦国有名良臣奄息、仲行、鍼虎等一百七十余人殉葬。秦国人都极为惋惜,他们作《黄鸟》一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诗中称;飞来飞去小黄鸟,落在那颗枣树上。谁陪穆公去下葬?子车家奄息遭了殃。这个奄息啊,一人能抵百人强。人们走近他墓穴,怕也怕得直哆嗦。老天爷呀老天爷,杀了我们的大好人。假若能够赎回他,一百个人死去也值得。

【出典】:

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例句】:

元·王恽《睢州仪封县创建庙学记》:“癸亥秋,裴满君自陈留令来尹斯邑,既告谒,顾清庙如是(指为风雨所坏),惴惴不少安。” 清·汤斌《在内黄寄上孙征君先生书》:“窥管之见,不敢不竭,但学识疏浅,错误恐多为惴惴不安耳。”


偏正 形容因恐惧、担忧而心神不宁。语本《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卢秀灿《桃花梦》:“云英收拾好了院子,怀着~的心情登楼,来到了二楼客厅。”※惴,不读作chuài。△贬义。多用于描写心情方面。 →忐忑不安 ↔坦然自若


【词语惴惴不安】  成语:惴惴不安汉语词典:惴惴不安

猜你喜欢

  • 声明

    源见“声明文物”。原谓声音与光彩,后以喻声教文明。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蒨。”五代 李宏皋《溪州铜柱记》:“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方振声明,又当昭泰。”【词语声明】 

  • 中散论

    《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曾任中散大夫。“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嵇叔夜(康)《养生论》:“故修性以保神,安

  • 髯簿

    《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注:指桓温)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髯簿”,是“髯参军,

  • 天职

    古人以四时的运行,万物的生长等等,都属天的职责,因此称之为“天职”。《荀子.天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后以应尽的职责为“天职”。【词语天职】   汉语大词典:天职

  • 帐集上书囊

    源见“集囊为殿帷”。形容帝王节俭敦朴。宋李清照《端午帖子词.皇帝阁》词:“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 相如四璧

    参见“家徒四壁”。

  • 解榻

    源见“陈蕃榻”。解下所悬之榻。表示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唐宋之问《酬李丹徒见赠之作》诗:“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唐高適《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高兴陪登陟,嘉言添

  • 画骐驎

    同“画麒麟”。唐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词语画骐驎】   汉语大词典:画骐驎

  • 到尾蔗

    源见“渐入佳境”。喻从始至终都好。到,通“倒”。清唐孙华《同年王令诒至山中坐谈有感》诗:“宦味难期到尾蔗,官阶犹有压头薪。”

  • 抱玉三朝楚

    源见“和氏之璧”。比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唐卢僎《途中口号》:“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