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

庄子.外物》:“庄子曰:‘………筌(筌,捕鱼竹器)者所以在(在,捕得的意思)鱼,得鱼而忘筌;蹄(蹄,捕兔器)者所以在兔,得免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庄子在这里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为比喻,并不从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承上启下,目的在于比照说明“得意忘言”的道理。后世用“得鱼忘筌”改变了原来的本意,一般都是用在消极的意义上,比喻办事情一旦达到了目的,便把赖以达到目的手段忘掉或抛弃。

唐.张渭《读后汉逸人传》诗其一:“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连动 比喻成功而忘其凭借。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故目的既达,~,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贬义。用于描写背恩忘本。→过河拆桥 兔死狗烹 卸磨杀驴↔饮水思源 同甘共苦


【典源】《庄子·外物》:“荃 (筌)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今译】 筌是捕鱼用的竹具,蹄是捉兔用的网。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便忘了筌; 蹄是用来捉兔的,捉到了兔就忘了蹄;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领会了意义便忘了语言。我如何能够遇到忘言的人来与他交谈呢?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目的达到后就忘了原来凭借的事物; 也用以指忘情、忘我等。

【典形】 得兔、得兔不忘蹄、得鱼、得鱼忘筌、弃筌、筌蹄、筌蹄可忘、忘筌、忘筌蹄、忘蹄、问旧蹄、庄筌、蹄求兔、筌蹄自忘、钓罢忘筌、忘筌得鱼、筌蹄弃、束筌蹄、筌蹄是弃、道合忘筌。

【示例】

〔得兔〕 宋·苏轼《次韵钱穆父马上》之二:“高才得兔人人羡,争欲寻踪觅旧蹄。”

〔得兔不忘蹄〕 清·王夫之《病》之三:“未敢泣麟伤绝笔,何人得兔不忘蹄。”

〔得鱼〕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得鱼忘筌〕 魏·嵇康《赠秀才入军》之二:“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弃筌〕 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筌蹄〕 唐·白居易《答文武百僚严绶等表》:“虽契心则离于文字,而得意亦假于筌蹄。”

〔筌蹄可忘〕 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辨数虽冠履相睽,得意而筌蹄可忘。”

〔忘筌〕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

〔忘蹄〕 宋·黄庭坚《次韵答斌老病起》:“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

〔问旧蹄〕 清·王夫之《补落花诗》之八:“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劳问旧蹄。”

〔庄筌〕 唐·骆宾王 《答员半千书》:“足下雅得古人之致,不乏先贤之适。自守庄筌,无婴魏网。”


【词语得鱼忘筌】  成语:得鱼忘筌汉语词典:得鱼忘筌

猜你喜欢

  • 七步咏

    同“七步诗”。唐于志宁《冬日宴群公于宅》诗:“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 漆身

    同“漆身吞炭”。明陆垹《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清刘震《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先后得死所。”【词语漆身】   汉语大词典:漆身

  • 枕函书

    同“枕中鸿宝”。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词:“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词语枕函书】   汉语大词典:枕函书

  • 洛阳狱

    《后汉书.蔡邕传》:“于是下(蔡)邕、(蔡)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东汉名士蔡邕

  • 穷塞主词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塞主,指边州守军的主帅。宋代范仲淹守延州,作《渔家傲》词,极状西北

  • 食鱼人

    源见“冯驩弹铗”。指受到礼遇的人。唐欧阳詹《述德上兴元严仆射》诗:“何幸腐儒无一艺,得为门下食鱼人。”唐鱼玄机《寄刘尚书》诗:“小材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 楚璞

    源见“和氏之璧”。指楚人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宋梅尧臣《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鹘,逸句吐明珠。未入周官采,争持楚璞模。”明高启《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

  • 父国

    同“父母国”。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如上所言报复之事,盖皆隐藏,出于不意,其旨在凡窘于天人之民,得用诸术,拯其父国,为圣法也。”【词语父国】   汉语大词典:父国

  • 孔融让果

    源见“推梨让枣”。指对兄长的谦让。唐李瀚《蒙求》:“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 思若泉涌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唐.韩休《苏颋文集序》:“若乃天言焕发,王命急宣,则翰动若飞,思如泉涌。”此说又见唐.刘肃《大唐新语》、新、旧《唐书.苏颋传》、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