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指鹿为马”。《三国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见“指鹿为马”。《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
同“庾公楼”。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源见“李代桃僵”。喻强迫相互替代。《玉支玑》十七回:“祖夫人舍不得捉李代桃,卜公子慌杀了移花接木。”
源见“傅说霖”。指降甘霖或下雨。唐杜牧《云》诗:“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卢殷《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词语作霖】 汉语大词典:作霖
邑:古代区域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方二里。 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定有忠诚信实的人。 表示忠信之士,随处都有。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左传.昭公七年》:“(季孙)曰:‘吾与子桃,郕反,谁敢有之?是得二郕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乃迁于桃。”春秋时,楚灵王建造了一座章华宫,特邀各国君主参加落成典礼。当
源见“藏舟去壑”。比喻世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北周庾信《思旧铭》:“风云上惨,舟壑潜移”。此指国变。
《左传.宣公三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传说古代夏禹收集九州的金属,铸成宝鼎九只,在鼎上镂刻山精水怪,象征九州统一。后夏亡殷起,周又灭殷,鼎
同“邹衍谈天”。唐杜正伦《玄武门侍宴》诗:“阙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词语邹辩】 汉语大词典:邹辩
源见“嵇康锻”。形容士人隐居自适,不与权贵交往。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