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繻

弃繻

繻(rú如又读xū需):古代出入重要关塞的凭证,在帛上写字,分成两半,出关时取以合符,检验后才得放行。终军在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他离开故乡(山东济南)前往长安。他步行过函谷关时,守关的官吏交给他一个帛制的繻证,说:“这是你返回时,出函谷关的凭证,合在一起检验后才能放行。”终军说:“男子汉西入京城干一番事业,总不能凭着这个繻证再回来吧!”把繻证扔在地上就走了。后来终军担任谒者官,手持节杖东出函谷关,去巡察各地。守关吏认出是他,对别人说:“这位使者就是先前扔掉繻证的书生啊!”后以此典称颂志向远大,博取功名的年青人。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14、2819页:“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例句】: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弃繻频北上,怀剌几西游。” 唐·李世民《入潼关》:“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元九》:“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唐·皮日休《题潼关兰若》:“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宋·司马光《送何济川知汉州》:“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年。” 宋·陆游《读史》:“徒步出关胡不可?向来常笑弃繻生。” 明·谢榛《榆河晓发》:“忽忆弃繻者,空渐旅鬓斑。” 明·陈子龙《与客登任城太白楼》:“弃繻入关应明诏,燕市如渑不敢沽。” 明·张煌言《次韵酬林荔堂》:“西台幸有同心侣,愧杀投繻终子军。”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序》:“吾师以陆机入洛之年,弟子亦终军弃繻之岁。” 清·尤侗《贺沈贞蕤探花及第》:“便当弃繻出关去,床下仰看元龙楼。” 清·康有为《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素衣深恐缁尘涴,岂敢投繻入帝京。”


【词语弃繻】   汉语词典:弃繻

猜你喜欢

  • 误入桃源

    元代王子一所撰杂剧名,全名为《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晋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路远迷返,肚饥时,偶望山上有熟桃,采之充饥,观山下溪流中流下一杯,知道已靠近人家,于是渡山出大溪,遇到两个仙女,邀至家中,共

  • 绝机叟

    源见“抱瓮灌园”。指安于淳朴、斥绝机巧的汉阴老人。唐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诗:“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 后果前因

    见“前因后果”。《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座天,乃是帝释天尊悦意夫人所掌,掌的是古往今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词语后果前因】  成语:后果前因汉语大词典:后果前因

  • 穿凿

    本指于不可通处开穴凿孔,使之可通,引申而为牵强附会,任意把不可通的道理解说为可通。《汉书.王吉传》“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凿。”繇:由。《论衡.奇怪》:“儒生穿凿,因造禹契逆生之说。”【词语穿凿】

  • 叱石成羊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载:黄初平十五岁时,家里便让他到野外去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后其兄初起寻初平,遇一道士将其带到山里找到初平。“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

  • 灵筹

    源见“海屋添筹”。增年益岁,为人祝寿之语。明吴承恩《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千岁灵筹,言双添乎海屋;四时寿酒,幸两接乎蓬莱。”【词语灵筹】   汉语大词典:灵筹

  • 郑卫之音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活泼清新,与雅乐异趣,使魏

  • 舄化双凫

    源见“王乔凫舄”。喻得道成仙者的行踪。宋陆游《道室杂咏》之一:“舄化双凫杖化龙,云山回首不知重。”

  • 白水龙飞

    源见“南阳佳气”。指帝王发祥兴起之兆。唐韩愈《题广昌馆》诗:“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典源】《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

  • 天夺其魄

    参见:天夺之魄见“天夺之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安帝》:“段业,窃也;仲堪,叛也;~,以迷于鬼,而死也固宜。”【词语天夺其魄】  成语:天夺其魄汉语大词典:天夺其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