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广陵散

广陵散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本为琴曲名。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者。《北齐书.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


见“广陵散绝”。


【典源】 《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今译】 魏时嵇康 (字叔夜),曾为中散大夫,因受人谗害,被大将军司马昭处死,在东市受刑,临刑前神色不变,仰观日影,让人拿来琴,弹奏《广陵散》,曲终后,说:“袁孝尼 (名准)曾经想跟我学习此曲,我吝惜不肯传授他,《广陵散》从今绝响了!”死时四十岁。海内人士,都为他哀痛。

【释义】 后以此典感叹仁人贤士受谗被害; 或悼念亡友。

【典形】 东市琴、广陵散、嵇生琴、靳孝尼、受广陵、孝尼伤、中散琴、中散绝丝桐、中散戮、索素琴、中散弹琴、中散叹、嵇康东市。

【示例】

〔东市琴〕 清·顾炎武《送李生南归》:“惊闻东市琴,涕陨堂前筑。”

〔广陵散〕 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嵇生琴〕 清·顾炎武《华下有怀顾推官》:“邈矣越石啸,悲哉嵇生琴。”

〔靳孝尼〕 宋·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正平独肯从文举,中散何曾靳孝尼。”

〔受广陵〕 清·朱孝臧《减字木兰花·舟溯湟江》:“剑头微吷,海水刺天漂热血。惨月中庭,谁解张弦受广陵?”

〔孝尼伤〕 明·袁宏道《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司马也须杨恽在,广陵终作孝尼伤。”

〔中散琴〕 宋·苏轼《张安道乐全堂》:“步兵饮酒中散琴,于此得全非至乐。”


【词语广陵散】   汉语词典:广陵散

猜你喜欢

  • 狡兔迷窟

    源见“狡兔三窟”。意谓迷惑而不知所去。唐苏颋《御箭连中双兔》诗:“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 新妇帏车

    源见“三日新妇”。喻指为官受礼仪拘束的滋味。清王士禛《送杨鄂州职方奉诏安南》诗:“虎头食肉志亦得,新妇帏车安足论!”

  • 折胶

    《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三国魏.苏林注:“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胶是制弓弩的材料,需要干燥,怕潮湿,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

  • 长铗

    源见“冯驩弹铗”。谓处困境而有所干求。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词语长铗】   汉语大词典:长铗

  • 木奴千头

    《王国志.吴书.三嗣主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几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

  • 挥沐吐餐

    同“吐哺握发”。《后汉书.高彪传》:“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并列 比喻礼贤下士。《后汉书·高彪传》:“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

  • 荀陈

    《后汉书.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阳人。……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后汉书》卷六十二《陈寔传》:“(寔)有六子,纪、谌最贤。”东汉荀淑、陈寔皆以德有

  • 如弦直

    同“直如弦”。唐杜甫《写怀》诗之一:“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垂堂:挨近屋檐处。 富家子弟,坐时不挨近屋檐。 表示有钱的人把身体看得很贵重。语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唐.苏颋《谏銮驾亲征吐蕃第二表》:“千金之子

  • 天马歌

    参见:蒲梢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