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展草之恩

展草之恩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座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燕(音rè,点燃)之。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卧处比(比,靠近)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太守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高十余丈。”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杨生狗》。“晋太和(晋废帝年号,为公元三六六一三七一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进退周旋)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音kuǐ,半步,跨一脚),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于已死,不得相与,馀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上面摘录了两个义犬救主的故事,第一个说的是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一狗名叫黑龙。有一天,信纯饮酒大醉,没等到家,就醉卧在野外草中。太守郑瑕打猎,放火烧荒,火势危及信纯。黑龙急跳入溪中,将身沾湿,环绕信纯四周洒水,使主人免遭灾难。第二则说的是晋时广陵杨生事,其前半段情节大致与李事相同。“展草之恩”旧常用为畜通灵性,知恩报遇的典故。

元.刘时中套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二煞〕:“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


猜你喜欢

  • 车如流水马如龙

    同“车水马龙”。南唐李煜《望江南》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其他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似游龙。形容车马极多,成群结队,极其热闹。唐·苏颋《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让:辞让,拒绝。择:拣选。 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挑剔小水,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 比喻伟大事功的建立,要从点滴积累开始。 也比喻器量宏大能够包容一切。语出《文选.李斯

  • 太史南留

    源见“周南留滞”。谓留滞他乡,无所建树。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

  • 入蜀星

    源见“使臣星”。指到蜀地的朝廷使者。宋苏轼《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诗:“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 凤来

    同“凤凰来仪”。唐鲍溶《留辞杜员外式方》诗:“时当凤来日,孰用鸡鸣夫?”

  • 覆地水

    源见“覆水难收”。喻弃妇。明李梦阳《去妇词》诗:“贱妾甘作覆地水,郎君忍作离弦箭。”

  • 何郎

    源见“傅粉何郎”。称年轻俊美的男子。唐许浑《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何郎热,冰生白玉盘。”明叶宪祖《丹桂钿合》七折:“何郎俊才调凌云,谢女艳容华濯露。”亦借作驸马的美称。唐刘禹锡《题于家公主旧宅

  • 戒门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后以“戒门”称富贵骄人。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 铎以声自毁

    《淮南子.缪称训》:“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铎( ㄉㄨㄛˊ duó 夺):古代乐器,是大铃的一种。铎摇动能发声而又正毁于这声响中。主谓 铎,大铃。比喻因自己的才能而招来祸患。《淮南子·缪称训

  • 濠梁观鱼

    见“濠濮间想”条。【词语濠梁观鱼】  成语:濠梁观鱼汉语大词典:濠梁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