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始终不渝

始终不渝

渝:改变。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陆纳,字祖言,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士族。少有清操,超凡脱俗,州举为秀才,累迁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后以爱子长生有疾,解官归乡,不久爱子病转好,回朝任职,迁尚书仆射。陆纳为人简朴,出为太守之时,辞别桓温,问他能饮多少酒,吃多少肉。桓温说只能喝三升酒,吃十块肉。陆纳说自己只能喝二升酒,肉也吃不多。后数日,陆纳邀桓温作客,王坦之、刁彝也在座,却只备了一斗酒,一片鹿肉。众人都觉得惊奇。陆纳慢声说道:“桓温近来说只能喝三升,我只能喝两升,今备下一斗酒,是想使之滴酒不剩啊。”众人听了都很高兴,尽欢而散。一次谢安想拜访陆纳,而他却不做准备。其侄儿陆俶不敢问,只好暗中备下盛馔。谢安来后,陆纳以茶果相待,陆俶便摆上精美的食物招待谢安。事后,陆纳大怒,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他为人谨慎、勤俭,从始至终也没有改变。

【出典】:

晋书》卷77《陆纳传》2027页:“(陆纳)恪勤贞固,始终不渝。”

【例句】:

旧唐书·姚传》:“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始终不渝。”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调吏部》:“要之太保清约忠慎,始终不渝。逢时不振,未展所抱,天乎何尤。”


偏正 渝,改变、违背。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语出《晋书·陆纳传》:“恪勤贞固,始终不渝。”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渝,不读作yù。△褒义。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矢志不渝 始终如一 ↔有始无终 反复无常 虎头蛇尾。也作“始终不易”、“终始不渝”。


【词语始终不渝】  成语:始终不渝汉语词典:始终不渝

猜你喜欢

  • 醒亦能狂

    源见“次公狂”。形容为人狂放不羁。李详《二君咏》之二:“屈奇心迹举场空,醒亦能狂盖次公。”

  • 学富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问渊博。《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

  • 皋庑

    源见“梁鸿赁庑”。指简陋居处。清赵执信《端午抵扬州假寓于使院之前鹾贾之馆》诗:“芜城百万家,皋庑不可求。”

  • 汗牛充屋

    同“汗牛充栋”。清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词语汗牛充屋】  成语:汗牛充屋汉语大词典:汗牛充屋

  • 后事

    《礼记.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孔颖达疏:“后事,谓葬父也。”后以“后事”泛指丧葬事宜。宋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

  • 竹林七子

    同“竹林七贤”。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词语竹林七子】   汉语大词典:竹林七子

  • 周粟

    源见“采薇”。周朝的禄食。后多指有气节者不愿接受的新朝的俸禄。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诗:“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五代詹敦仁《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词语

  • 凭城借一

    同“背城借一”。《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见“背城借一”。《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 日南珠

    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日南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珠。相传味勒国在日南方,那里的人身高七尺,发长及踵,常骑象下海取宝,宿

  • 桃源洞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遇二仙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