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

荼,指茅草上开的白花;火,红色。如火如荼,原为形容军容之盛,后泛指气势蓬勃旺盛。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杀了大臣伍员之后,尽管国内连年饥馑,但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仍于公元前482年,率军北上,与晋定公会盟于黄池,欲图争夺中原霸权。闻知吴国内部空虚,越王勾践乘机率师袭吴。这时,正与晋侯争霸的吴王夫差闻知此讯大惊。急忙商议对策。根据大臣建议,夫差决定仍按原定计划与诸侯集会,待争得霸主地位后,再回师击越。这样,当夜夫差便将所率三万精兵分成中、左、右三个方阵。中军,衣服、旗帜、甲胄皆是白色,远望如一片盛开的白色花朵;左军,皆赤色,望上去如同熊熊烈火;右军,皆黑色,望上去如同乌云翻滚。次日凌晨,夫差亲自指挥,一声鼓响,三万将士齐声狂呼,地动山摇。见此阵势,晋定公和其他诸侯都吓破了胆,只好乖乖地同意夫差当霸主,而后夫差才还师吴国,抗击越国入侵。

【出典】: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陈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阵,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例句】:

茅盾《清明前后》:“她跟着学校撤到武汉,就卷入了那时候如火如荼的抗敌高潮。”


并列 荼,开白花的茅草。既像燃烧的火焰那样红,又像盛开的荼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壮盛,后形容气势蓬勃、气氛热烈。语本《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张贤华《欲海沉浮》:“正是在那次~的誓师大会上! 他邂逅了同校同年级却不同班的李小青。”※荼,不读作chá,不要写成“茶”。△褒义。多用于描写状态程度。→汹涌澎湃 风起云涌 轰轰烈烈 热火朝天 方兴未艾 ↔冷冷清清 死气沉沉。 也作“如荼如火”。


“如火如荼 ( tú) ”,形容热烈或旺盛。

“如火”,像火一样。“如荼”,“荼”是什么呢? 为什么像 “荼”一样?

如火如荼”原喻军容之盛。《国语·吴语》记载: 以万人为方阵,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白旗、画着蛟龙的白旗及白色的盾甲、白羽之箭,“望之如荼”。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士卒所持皆白色之物,故 “望之如荼”。在这样的方阵中,“王亲秉钺 ( yuè) 载白旗,以中阵而立”。而左军也如此,都拿着画有日月的红旗,画有蛟龙的红旗及红色的盾甲、红羽之箭,“望之如火”。后世因之形成 “如荼如火”或 “如火如荼”之语,以形容热烈或旺盛。此语今多用于生产劳动活动中。


【词语如火如荼】  成语:如火如荼汉语词典:如火如荼

猜你喜欢

  • 自惜羽毛

    见“爱惜羽毛”。

  •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缓不济急。战国初年,鲁穆公分别派群公子到晋、楚各国作官,而唯独不派人到近邻齐国。鲁大夫犁鉏对鲁穆公说,如果一个孩子掉到水里,我们从越国请人来救,即使那个越国人善于游泳,孩子也无法救活。如果我们这里

  • 声色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孔颖达疏:“不大其音声以见於颜色而加人,不以年长大以有变革於幼时。”后遂以“声色”为疾言厉色之意。《礼记.中庸》:“声色之於以化民,

  • 取蒲类

    《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固传》:“……固、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呼衍王走,追至蒲类海。……”蒲类海今名婆悉海,在今庭州蒲昌县东南也。东汉显宗时,奉车都尉窦固及骑都尉耿忠曾出兵天山,追击匈奴呼衍王

  • 酒脯祭诗

    唐.冯贽《云仙杂记》四引《金门岁节》载:贾岛岁除,取一年所得诗,祭以酒脯曰:“劳吾精神,以是补之。”又见《唐才子传》中唐诗人贾岛,穷愁潦倒,作诗以苦吟闻名。他注重锤炼字句,追求平淡的意境,盖意在矫正当

  • 献可替不

    同“献可替否”。不,同“否”。《艺文类聚》卷二六引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见“献可替否”。南朝

  • 卧游壁上

    源见“卧游”。指欣赏壁上所绘山水画。清宋琬《寿韦子寅封翁》诗:“卧游壁上《天台赋》,笑傲花间《梁甫吟》。”

  • 桑杨

    《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后因以“桑杨”代指为颂德祝寿的诗赋。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偶值高门挂弧矢,且赓《小雅》赋桑杨。”【词语桑杨

  • 秋风辞

    汉武帝所作的乐府诗篇名。《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汉武故事》曰:‘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帝欢甚,乃自作《秋风辞》。’”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

  • 三槐位

    源见“三槐九棘”。指三公之位。宋范成大《太傅杨和王挽歌词》:“半世三槐位,千秋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