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邹衍谈天”。谓议论宏大,漫无际涯。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亦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征象于人。”【词语谈天
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补 教诲人家从不厌倦。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朱自清《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夏先生才真是一位~的教育家。”△褒义。用于赞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诒,通贻,招致。戚,忧伤。自诒伊戚,指自招忧患。《诗序》说,《小明》是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就是后悔不该在乱世中做官。上面所引是第三章的两句,意为:我冒乱世做
同“岩下电”。清唐孙华《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双眸闪闪烂岩电,细书小字笺鱼虫。”
同“鸿爪雪泥”。清赵翼《回镇安官舍》诗:“箧中一卷滇行草,仿佛鸿泥指爪痕。”
汉刘向《列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又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
《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后遂以“伊戚”指烦恼,忧患。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先,吴门有嫟之者,集千人哗劫之,势家复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贻伊戚,劫出复纳入。”【词语伊
参见:捶琴
同“求田问舍”。宋曾巩《赠张伯常之郢见过》诗:“志大肯同悲抱璞,识高宁许笑求田。”宋王安石《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词语求田】 汉语大词典:求田
源见“珠连璧合”。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柳亚子《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诗:“璧合珠联今日事,金闺国士羡温恭。”见“珠联璧合”。【词语璧合珠联】 成语:璧合珠联汉语大词典:璧合珠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