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而化之

大而化之

原指以大道化服天下,后则形容为事当举其概要,不宜琐细、具体。齐人浩生不害问孟子,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道,他是个好人,是个实在的人。浩生不害又问,什么叫作好?什么叫作实在?孟子回答道,一个人使他人感到可爱便是好,他自己的确有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实在;那些优点确乎充实于他本身便叫作美;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突出便叫作大;不但是大,而且能化服世人便叫作圣;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作神。乐正子正是处在好和实在二者之间和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出典】: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例句】:

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


其他 原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现用以形容做事马虎,不谨慎。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了。”△用于做事态度马虎方面。→粗枝大叶 敷衍了事 ↔寻根究底 小心翼翼


【词语大而化之】  成语:大而化之汉语词典:大而化之

猜你喜欢

  • 赐被

    《后汉书》卷四十一《钟离意传》:“药崧者,河内人,天性朴忠,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杫,食糟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召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皂袍,及侍史二人。”东汉典章

  • 东陵隐

    源见“东陵瓜”。谓退官归隐。元朱希晦《感时》诗之一:“欲效东陵隐,终身老种园。”

  • 贫贱交

    同“贫贱之交”。明罗贯中《风云会》三折:“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词语贫贱交】   汉语大词典:贫贱交

  • 勾漏先生

    源见“勾漏丹砂”。原称晋葛洪,后泛指避世养生之士。唐赵嘏《赠曹处士幽居》诗:“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将八石问群仙。”

  • 绵里针

    元.石君宝《曲江池》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因以“绵里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 鸿爪留泥

    同“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见“鸿爪雪泥”。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

  • 玉女洗头盆

    《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相传华山上住着一个玉女,饮玉浆,白日升天。她的祠前有五个石臼,叫玉女洗头盆。盆里的水碧

  •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说:“唯有最富有智慧的人和最愚昧的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后因用为上知下愚禀性难移之典。《汉书.文三王传.梁孝文传》:“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

  • 原宪分

    源见“原宪贫”。指文士清贫之分。清查慎行《酬别友日兄》诗:“不尔合甘原宪分,鹑结从渠见襟肘。”

  • 要离

    《吕氏春秋.忠廉》载: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