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王雄风

大王雄风

同“大王风”。明徐渭《谑雪》诗:“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


【典源】 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潜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今译】 春秋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臣子宋玉、景差陪同。有风吹来,襄王解开衣襟迎着风说:“真舒畅啊这风! 我是与百姓们共享吗?”宋玉回答:“这是大王之风,百姓怎么会有呢?”襄王又问:“风,是从哪儿产生的?”宋玉答:“风,生于地,从水草叶上刮起,咆哮于山洞之口,没着大山的山脚,拂动着松柏。清凉的雄风,吹动越过高城,达到深宫。然后在宫廷内殿四处吹动,这是大王的风。这种风吹到身上,觉得清凉爽快,能让精神振作,疾病减轻,身体舒泰,这就是大王的雄风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风,多指清凉舒爽的风。

【典形】 楚台风、楚王风、大王风、大王雄风、风入大王、拂大王、快哉风、披襟风、披襟兰台、苹末、宋玉风、土囊起、雄风、雄风咏快哉、披襟、楚殿披襟、楚王襟。

【示例】

〔楚台风〕 宋·陈越《休沐端居有怀希圣》:“琼屑半和仙掌露,兰沼轻泛楚台风。”

〔楚王风〕 唐·杜甫《天池》之二:“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大王风〕 唐·张易之《侍从过公主尚宅侍宴》:“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大王雄风〕 明·徐谓《谑雪》:“初起青苹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

〔风入大王〕 明·陈子龙《消夏》之一:“风入大王兰殿冷,水通天嫔绛河深。”

〔拂大王〕 南朝梁·萧纲《咏风》:“欲因吹少女,还将拂大王。”

〔快哉风〕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披襟风〕 唐·白居易《题新涧亭》:“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

〔披襟兰台〕 清·王士禛《送陶季之潞州》:“披襟兰台发高唱,快哉不辨风雌雄。”

〔苹末〕 宋·刘秉《清风十韵》:“何处来苹末,萧骚尽四邻。”

〔宋玉风〕 清·吴伟业《宫扇》:“乍可襟披宋玉风,不堪袖掩班姬月。”

〔土囊起〕 清·唐孙华《高邮阻风》:“谁知抵秦邮,惊飚土囊起。”

〔雄风〕 明·汤显祖《紫箫记》:“承燕彩,步兰皋,苹池尚觉雄风小。”


猜你喜欢

  • 涕出女吴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女,嫁女于人。

  • 凌波

    源见“洛神”。指美女步履飘逸轻盈。唐羊士谔《酬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诗:“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拂暗尘。”也指美女之足。《聊斋志异.细柳》:“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词语凌波】   汉语大

  • 鹊随金印

    源见“鹊石”。喻指得官喜兆。唐岑参《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鹊随金印喜,乌傍板舆飞。”

  • 唤朱游

    源见“朱游和药”。谓自裁。清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终是生平风雅报,及身得免唤朱游。”

  • 夙夜在公

    在公:为公家办事。 表示日夜操公事。语出《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附子恕》:“今大臣亲奉明诏,给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

  • 梅福隐

    源见“吴市隐”。称埋名遁隐。唐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诗:“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词语梅福隐】   汉语大词典:梅福隐

  • 太仓梯米

    《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古时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稊米:小米。原谓指太仓中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其渺小,微不足道。《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们已写了知单去,知会各同窗的

  • 处仲击

    同“处仲击壶”。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弃庵十咏》之十:“如意难辞处仲击,岑牟不禁正平挝。”

  • 束桂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柴薪缺少,生活艰难。明 范受益 王錂《寻亲记.剖面》:“贫穷辈,太无知。买柴如束桂,有朝餐,没夜食。”【词语束桂】   汉语大词典:束桂

  • 满籝金

    《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唐.颜师古注:“扬雄《方言》云:“陈